欢迎您来到长城小站
欢迎访问长城小站!!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专题-〉《明长城考实》·点校版
明长城考实
华夏子·著 长城小站·校考
  << 上页 目录 下页 >>  

 

  怀安县辖长城

  怀安县位于张家口地区西部,洋河上游,县西北与尚义县以明长城为界,北隔洋河与万全县相望,西与山西省天镇县接壤。县党、政机关驻柴沟堡镇。
  怀安县地,汉名马城,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置怀安县。
  怀安县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属兴和府,后改属山西大同府,后废。据《明史·地理志》载:“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二月置卫,属山西行都司。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二月直隶后军都督府。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六月改属京师万全都指挥使司。”1
  另外,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直隶后军都督府的保安右卫,由顺圣川移至沙城,二十年徙怀安城内。
  长城过东洋河口出万全县境入怀安县后,大致走向为一直向西,至内蒙、山西、河北两省一区交界处止。长约七十四华里,现查有敌楼五十九座,其中较好的五座,圮残的十七座,存基座或残址的三十七座。
  长城进入怀安县后,仍为毛石干砌,封顶式结构,但多已自然坍塌。靠近东洋河西岸的第一个石砌墩台已坍成堆状。此墩南有石碑一块,长九十五厘米,宽四十厘米,碑上刻有十厘米见方的五个字,因碑体风化,字迹无法辨认。长城进入怀安后第一个砖砌敌楼,除顶部有所残圮外,保存较好。此楼无箭窗,只南面有一砖砌拱门,距地面高约二米。由这座砖砌敌楼至东洋河村与赵家窑村分界处止,长约五华里,全为石砌长城,封顶式结构,顶宽不足米,基底宽约四米。这段长城外高向低,除极个别部位有圮坍外,绝大部分保存较好。
  东洋河口东南约十八华里,明时筑有柴沟堡,现为怀安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据《宣化府志》引《四镇三关志》载: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筑堡。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展筑。又据《宣化府志》引《宣府镇志》载:“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重修。周八里,高二丈八尺。”2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论其地理形势时说:此堡“当西北之要害,为东南之重障,与上西路互相声援,势如指掌”。3今堡围墙已毁。
  长城过赵家窑村地界后,向西北方向至渡口堡乡与北山林场交界处止,城墙为石砌,但坍塌十分严重,多已成堆状。在赵家窑村北山上,香炉山东侧,有一座石基砖砌空心敌楼,建筑和保存的都很好。
  当地称此楼为“有味楼”。此楼为上下两层建筑,下层东侧墙距地一米高处,有一砖拱小门。进此门拾级而上,可直通二层台上。二层台为回廊式结构,东有三箭窗,中间大两侧小。北有五箭窗,中间大,左右各有两小箭窗,为上下排列。在二层楼西北角有通楼顶天井一个。
  在盘道门村北,有一座石基砖砌敌楼,此楼上半部西墙、东北角都已坍圮。楼南墙靠地有一石框拱门,门额上高约三米处嵌有一块石匾,阴刻楷书“得胜台”三个大字。并题有“宣府下西路渡口堡大边新建,万历三十三年六月十五日古立”。长城由“得胜台”向西第四座敌楼,居松树沟北。此楼石基砖砌,四面无窗,只南侧墙靠地有一高约一点五米的石券拱门,进此门有砖砌梯道可直通楼顶。此楼顶部略有残圮,南侧墙门额上高约一米处,嵌有一米见方的石匾,上书“太平台”,并题有“守备西阳河都指挥王囗囗,万历三十七年七月囗囗吉立”。
  长城进入北山林场地界后,除一些地方因山势险峻未筑墙外,多为毛石干砌,彻筑简单,倒坍严重,几乎全成堆状。桃沟村以西改筑为夯土墙,亦坍塌严重,存高约一至二米不等,个别地段只略存土痕。在这段长城上砖砌敌楼残破严重,桃树沟以北的几乎全被当地农民所拆毁,只残存内部夯土,碎砖狼藉四周。在总镇台村北,有一座北墙圮坍严重的砖砌敌楼。此楼在长城内侧,距长城约五十米,楼四面无箭窗,南侧墙靠地有一石券拱门,门额上约一米处嵌有一石匾,阴刻楷书“石山头台”四个大字,并题有“钦差囗囗都指挥王立,万历三十五年七月七日”。
  长城抵桃沟村西北,怀安县和尚义县交界的胜利桥后,分为两路,一跨山涧沟,沿山西天镇县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的山脉西去,属山西天镇县辖。一路由山涧沟东侧南转,沿山涧沟抵马市口村,仍为怀安所辖。
  山涧沟谷及沟西山坡均已无长城遗址。山涧沟东侧有河北怀安县通内蒙兴和县的公路,这条公路基本上是紧依长城。这段长城为黄土夯筑,今很大一部分被修公路和山涧沟河水冲涮所毁,只断断续续在公路西可看到一些高低不等的夯土墙痕迹。公路东侧山坡上,由胜利桥南至马市口村,距墙三、四十米或近百米不等,与长城同一方向建有十二座砖砌敌楼,今全被人为破坏,砖被拆走,只存基座或内部夯土。
  河北怀安县长城到马市口村后,跨干涧沟向西至平远关村,进入山西省天镇县界。明时由此向西始属大同镇辖。马市口,明时在此设市,多以马交易,由此得名。此处战略地位重要,为塞外通西洋河的咽喉。今关口防御建筑已荡然无存。从马市口主体长城西转后,向南长城并未至此而终,而是继续沿今山西省与河北省交界向南经西洋河堡,后跨西洋河抵怀安县满州坡乡南堰截村南。这段长城仍为黄土夯筑,由于怀安县北至兴和县的公路由此离开长城,所以残存的长城遗址较为连贯。但过西洋河堡后,近千米宽的西洋河道及其分支已使长城残址荡然无存。只河床两侧及河道分支间的高地处,有三座敌楼,砖已被拆光,又乘下夯土残基。
  西洋河堡,据《明宣宗实录》载,为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五月始建。4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与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展筑,“周四里百十三步,高三丈六尺”。5其地临咽喉要冲,系蒙古兵出没侵掠的要路,为宣府镇极西之争地,嘉靖中增设参将驻守。今堡虽包砖已全被拆毁,城门已成豁口,但高大坚固的黄土夯筑城墙,尚可看出城堡村建的规模和雄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明史·地理志》,中华书局1974年版,卷40,第9O3页。
  2.5.《宣化府志·城堡》,清乾隆二十二年增刻本,卷8,第23页。
  3.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1955年版,卷18,第787页。
  4.《明宣宗实录》,中华民国二十九年江苏国学图书馆传抄本,卷66,第2页。

  << 上页 目录 下页 >>  

长城小站 © 版权所有 1999~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