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契丹语言文字研究论著目录(三)
|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
|
69) 契丹字铜印(春秋),日本天理大学《朝鲜学报》第36辑,1965年10月9日。第194页。
70) 契丹大字考(山路广明),《浮田和民博士还历纪念史学论文集》,1943年9月。313~322页。
71) 契丹隶字考——女真文字的源流(丰田五郎),《东洋学报》46卷1号,1963年6月。1~39页。
72) 辽诗话中所见的契丹大字(山路广明),《言语集录》第2号,1952年7月。
73) 关于契丹大字中的日期(丰田五郎),《京都产业大学国际言语科学研究所报》6卷第1号,1984年10月。56~65页。
74) 从理论上看契丹文字和汉字的关系(山路广明),《言语集录》第1号,1952年5月。
75) 契丹、女真的语言文字及其相互关系(山路广明),《史观》第39号,1953年6月。
76) 契丹、女真文字制字方法论比较(山路广明),《言语集录》第4号,1953年1月。
77) 日本的契丹文字研究及述评〔一、二〕(山路广明),《言语集录》第2、3号,1952年7月、9月。
78) 满洲、中国的契丹文字研究及述评(山路广明),《言语集录》第5号,1953年5月。
79) 契丹文字解读的新进展〔上、中、下〕(西田龙雄),《言语》10卷第1、2、3号,1981年1至3月;收入同氏《亚细亚的未解读文字》,大修馆书店,1982年3月。
80) 朝鲜的契丹、女真语学(小仓进平),《历史地理》29卷第5号,1917年5月。145~155页。
81) 契丹墓志铭文字索引(山路广明),《早稻田大学图书馆纪要》第15号,1974年5月。
三、蒙古文部分
1) 关于契丹文字(清格尔泰、陈乃雄),《内蒙古日报》1978年7月28日。
2) 关于契丹字的研究(清格尔泰、陈乃雄),《内蒙古大学学报》(蒙文版)1979年第1、2期合刊。
3) 契丹文字研究的新进展(清格尔泰),《内蒙古大学学报》(蒙文版)1987年第3期。106~132页。
4) 论契丹人的两种文字体系([匈] 卡拉·捷尔吉),《第三届国际蒙古学家大会论文集》第2卷,乌兰巴托,1977年。
5) 关于契丹语中地支的读音(清格尔泰),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蒙古学研究》1991年第2期。13~24页。
6) 契丹语中的数词(〔匈〕卡拉·捷尔吉),《论文与纪念文集——纪念清格尔泰教授从教50周年》,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呼和浩特),1997年。225~228页。
7) 乌日根塔拉4号辽墓出土契丹小字墓志铭考释(陈乃雄、杨杰),《内蒙古大学学报》(蒙文版)1998年第1期。
四、俄文部分
1) 契丹文字问题(Л·Н·鲁道夫),《苏联民族学》1963年第1期。
2) 契丹文字试读(В·С·达斯金),《亚非民族》第1期,1963年。
3) 契丹—女真小字解读问题(Э·В·沙夫库诺夫),《东方铭刻学》第15期,列宁格勒,1963年。
4) 关于契丹文字解读的初步报导(苏联科学院情报研究所、民族研究所),莫斯科,1964年。
5) 契丹文字释读资料〔第1、2册〕(苏联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情报研究所),莫斯科,1970年。
6) 契丹小字文献字法分析尝试(М·阿拉波夫等),《契丹文字释读资料》第2册,苏联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情报研究所,莫斯科,1970年。
7) 碑文功能结构形式分析(В·С·斯塔里科夫),《契丹文字释读资料》第1册,苏联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情报研究所,莫斯科,1970年。
8) 金代(1134年)的契丹字、汉字合璧碑(斯塔里科夫),《东方国家和民族》第17分册,1975年。
9) 11~12世纪契丹字墓志中铭文的特点(斯达里科夫),《第三届国际蒙古学家大会论文集》第2卷,乌兰巴托,1977年。
五、英文部分
1) 女真文古碑考([英]威利),英国《皇家亚洲学会会报》第17册,1860年。
2) 关于契丹碑铭(冯家升),美国《东方学会杂志》第68期,1948年。
3) 契丹及其语言([匈]李盖提),《匈牙利语》第23卷,1927年。293~310页。
4) 契丹文字破译初探([法] 韩伯诗),《法国科学院金石文艺院会议报告集》,1953年。
5) 契丹文字与突厥卢纳文字的关系([日]村山七郎),《第22届国际东方学家大会集刊》,1957年。386~398页。
6) 谈谈1150年的契丹文字碑([匈]卡拉·捷尔吉),《布达佩斯大学学报》语言学分册,1975年。
7) 论契丹的文字体系([匈]卡拉·捷尔吉),美国《蒙古研究》第10卷,1986~1987年。
8) 契丹小字研究七十年(刘凤翥),芬兰东方学会《东方学报》第87卷(世界阿尔泰学会第41届年会论文专号),赫尔辛基,1999年。159~169页。
六、法文部分
1) 鞑靼语言考([法]烈缪萨),巴黎,1820年。
2) 亚细亚民族语汇集([法]克拉普洛特),巴黎,1823年。
3) 道宗皇帝陵——一个使人感兴趣的发现([比]凯尔温),《北京天主教会公报》第十年第118号,1923年。
4) 辽庆陵考([法]牟里),《通报》30卷第1、2期,1933年。
5) 契丹和契丹字([波兰]科特威约兹),1925年。
6) 关于蒙古的石碑及岩画([蒙古]林钦),《蒙古科学院语言文学院蒙古文字研究所所刊》16卷第1分册,1968年。
七、德文部分
1) 契丹和哈喇契丹([德]晓特),《皇家科学院论文集》,柏林,1879年。
2) 论辽朝语言关系([德]福赫伯),《中亚研究》第3期,1969年。7~43页。
3) 阿尔泰学家评福赫伯著《论辽朝语言关系》([德]道尔弗),《中亚研究》第3期,1969年。45~49页。
4) 通古斯与辽([德]门格斯),《东方学术论丛》38卷第1期,1969年。
八、朝鲜文部分
1) 契丹文字考(辛兑铉),汉城思潮社《思潮》1卷2号,1958年。251~255页。
阿印于
2009-03-22 14:19:38 发表在分类:
流沙墜簡 中
(48829次点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