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契丹语言文字研究论著目录(一)
|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
|
二十世紀契丹語言文字研究論著目錄
Bibliography of Twentieth Century Scholarship on the Kitan Language
刘浦江 编纂
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
原載臺北《漢學研究通訊》21卷第2期〈總第82期〉,2002年5月
契丹语言文字研究是阿尔泰语言学、契丹史和辽史的一项重要课题,自1922年庆陵契丹字哀册发现以来,契丹语文学便成为中国民族语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为全面掌握该领域的学术成果,笔者对中外学者的研究论著做了一次系统的清理。希望这份目录的刊布,能够给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点便利。
收录在这份目录中的研究论著,时间起讫为1900年至2000年,少数几篇发表于19世纪的西文、日文作品,以及2001年的部分研究成果,也一并收入。全目按汉文、日文、蒙文、俄文、英文、法文、德文、朝鲜文的顺序依次编排。考虑到排版的困难,外文书刊均译为中文。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笔者搜集、复印的契丹语言文字研究论著,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契丹语文学家刘凤翥先生提供的,如果没有他的慷慨帮助,编成这份目录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我愿借此机会表达我诚挚的谢意。
一、汉文部分
1) 辽陵石刻集录六卷(金毓黻编录),奉天图书馆刊,1934年4月。
2) 契丹国书略说(厉鼎煃),仁声印刷所,1934年5月。
3) 契丹小字研究(清格尔泰、刘凤翥、陈乃雄、于宝林、邢复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85年8月。5+799页。
4) 谜林问径——契丹小字解读新程(即实),辽宁民族出版社(沈阳),1996年1月。2+3+659页。
5) 关于契丹国书的介绍(星槎〈即厉鼎煃〉),《文物》1959年第3期。第28页。
6) 关于契丹文字(清格尔泰、陈乃雄),《内蒙古日报》1978年7月19日。
7) 契丹、女真文字简介(刘凤翥),《历史教学》1980年第5期。49~52页。
8) 揭开契丹小字之谜(朱成德等),《内蒙古日报》1980年6月21日第6版。
9) 契丹人的文字(叶寒),《实践》1981年第4期。第38页。
10) 契丹文字的历史概况(陈述),《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78年第3期。46~56页。
11) 契丹文及其文献(贾敬颜),《中国史研究动态》1981年第5期。24~28页。
12) 契丹文(贾敬颜),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编《中国民族古文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2月。85~108页。
13) 辽代的语言和文字〔上、下〕(刘凤翥),连载于《博物馆研究》1984年第2、3期。
14) 关于契丹文字的特点(清格尔泰),韩国口诀学会编《亚洲诸民族的文字》,汉城,1997年。汉文本,101~117页;朝文本,梁伍镇译,118~130页。
15) 建国三十年来我国契丹文字的出土和研究(刘凤翥),《内蒙古社会科学》1981年第1期。127~130页。
16) 最近十年我国契丹文字的研究状况(刘凤翥),《民族研究动态》1983年第4期。12~17页。
17) 契丹字研究概况(刘凤翥、于宝林),《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318~328页。
18) 近十年来我国契丹字研究(陈乃雄),《内蒙古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105~133页。
19) 契丹字研究述略(陈乃雄),《东亚的语言和历史》,日本松香堂,1988年。237~287页。
20) 近年来国内的契丹小字研究(关树东),《民族研究动态》1993年第4期。49~52页。
21) 契丹大字研究综述(曹彦生),《民族研究动态》1993年第4期。42~48页。
22) 契丹大字六十年之研究(刘凤翥),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新第7期,1998年。313~337页。
23) 契丹大字六十年之研究综述(刘凤翥),《日中联合文字文化研讨会发表论文集》,日本文字文化研究所(京都),1998年7月。汉文本,213~223页;日文本,93~100页。
24) 关于契丹小字的研究(清格尔泰),《清格尔泰语言文字论集》,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年。664~701页。
25) 最近20年来的契丹文字研究概况(刘凤翥),《燕京学报》新11期,2001年11月。205~246页。
26) 契丹小字解读的又一部新作——《谜林问径》一书出版(韩桂荣),《蒙古学信息》1998年第2期。
27) 破解世界之谜 “谜林”再结硕果——略评即实先生著《谜林问径》(魏福祥),《社会科学辑刊》1999年第2期。152~153页。
28) 略论《契丹文字的解读方法》(于宝林),《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329~344页。
29) 略论《契丹语研究》及其相关问题(于宝林),《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4辑,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79~109页。
30) 契丹文字解读的新进展([日]西田龙雄著,刘凤翥、王云祥、王冰译),原载《言语》10卷第1、2、3号,1981年1至3月;汉译文载《民族语文研究情报资料集》第4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刊行,1984年12月,75~94页。
31) 《契丹文字解读的新进展》评介(刘凤翥),《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动态》1984年第3、4期合刊。74~76、5页。
32) 《契丹语解读方法论序说》评价(刘凤翥),《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1986年第2期。59~60页。
33) 评介丰田五郎研究契丹文字的两篇文章(刘凤翥),《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1988年第1期。58~59页。
34) 王静如先生对契丹文字研究的学术贡献(刘凤翥),《民族研究》1991年第6期。61~65页。
35) 罗福成的生平及其学术贡献(刘凤翥),《首届西夏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宁夏人民出版社(银川),1998年。463~469页。
36) 我与清格尔泰教授在契丹文字研究方面共同工作的印象(刘凤翥),《论文与纪念文集——纪念清格尔泰教授从教50周年》,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呼和浩特),1997年。52~61页。
37) 寻解“世界之谜”——刘凤翥先生谈契丹文字(曹彦生),《松州学刊》1993年第6期。47~50页。
38) 张张拓片 滴滴汗——记我国契丹小字研究(杲文川),《阜新辽金史研究》第4辑,中国社会出版社(北京),2000年。9~12页。
39) 评阮廷焯博士对契丹文字的研究(刘凤翥),《北方文物》1993年第1期。65~67页。
40) 中日联合契丹文字研究首届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日本京都举行(刘凤翥),《民族研究动态》1992年第1期。47~50页。
41) 首届中日联合契丹文字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刘凤翥),《汉学研究通讯》(台北)11卷第1期,1992年3月。22~24页。
42) 契丹文字文献论著解题(于宝林),连载于《文献》1985年第1、2、3期。198~224页;236~254页;225~237页。
43) 契丹文字资料简介(刘凤翥),《中国书目季刊》(台北)26卷第2期,1992年9月。3~16页。
44) 契丹文字的新资料([日] 羽田亨著,文蔚之译),原载《史林》10卷第1号,1925年1月;汉译文载《辽陵石刻集录》卷六。
45) 读日本羽田博士契丹文字之新资料书后(厉鼎煃),《国风半月刊》5卷第5期,1934年3月。
46) 关于辽陵(宗孟),《黑白半月刊》2卷第4期;收入孙进己等编辑《契丹史论著汇编》下册。
47) 辽帝后哀册文录(罗振玉),收入《辽居杂著乙编》,1933年5月;又见《辽陵石刻集录》卷三。
48) 辽碑九种附跋尾(孟森),北京大学《国学季刊》3卷3号,1932年9月。397~419页。
49) 热河辽陵石刻拓本真迹(卞宗孟),《东北文献丛谭》第1集,1934年7月。
50) 辽金文字仅存录(罗福颐),伪满《国立中央博物馆时报》第13号,1941年9月。
51) 辽庆陵出土文字(周肇祥),《艺林月刊》第32期,1932年8月;收入《辽陵石刻集录》卷六。
52) 记辽陵石刻及其他关于讨论辽陵之文字(谢国桢),天津《大公报·图书副刊》第66期,1935年2月14日;《图书季刊》2卷3期,1935年9月,141~147页。
53) 辽陵契丹文碑刻(怡生),《北平晨报》1935年11月6日《艺圃》。
54) 热河林东契丹国书墓志跋(卞鸿儒),《东北丛刊》第14期“杂俎”1~4页,1931年2月;收入《辽陵石刻集录》卷六。
55) 辽陵石刻哀册文中之入声韵(魏建功),天津《益世报·读书周刊》第69期,1936年10月8日。
56) 热河林东辽陵石刻出土记(卞宗孟),《东北文献丛谭》第1集,1934年7月。
57) 辽圣宗永庆陵被掘纪略(刘振鹭),《艺林月刊》第32期,1932年8月;收入《辽陵石刻集录》卷六。
58) 热河林西辽陵石刻出土纪事([日] 岛田好著,心声译),原载满铁各图书馆报《书香》第46号,1933年1月;汉译文载上海东北协会《黑白半月刊》3卷第5、6期合刊,1935年3月31日,74~75页;收入《辽陵石刻集录》卷六(译者署名阚铎,即心声)。
59) 《辽陵石刻集录》介绍(伯平),《燕京学报》第15期,1934年6月。275~278页。
60) 契丹国书管窥(罗福颐),《燕京学报》第37期,1949年12月。203~241、266页。
61) 热河契丹国书碑考(厉鼎煃),北京大学《国学季刊》3卷第4号,1932年12月,563~572页;收入《辽史汇编》(台北鼎文书局,1973年)第8册。
62) 热河辽碑二种考(厉鼎煃),《大学杂志》第1卷第5期,1933年12月。
63) 辽道宗及宣懿皇后契丹国字哀册初释(王静如),《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3本第4分,1933年,467~478页;收入《辽史汇编》第8册。
64) 契丹国字再释(王静如),《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5本第4分,1935年12月;收入《辽史汇编》第8册。
65) 辽宣懿皇后哀册释文(罗福成),《满洲学报》第2号,1933年7月。卷首附页。
66) 关于契丹小字《辽道宗皇帝哀册》的考释问题(阎万章),《辽海文物学刊》1997年第2期。115~121、123页。
67) 哀册拾读(即实),载同氏《谜林问径——契丹小字解读新程》,辽宁民族出版社(沈阳),1996年。1~78页。
68) 辽西省义县清河门附近辽墓的发掘简报(阎文儒),《文物参考资料》2卷第2期,1951年2月。36~42页。
69) 辽西省义县清河门西山村“辽佐移离毕萧相公”族墓发掘工作报告(东北博物馆),《文物参考资料》2卷第9期,1951年10月。111~119页。
70) 义县清河门辽墓发掘报告(李文信),《考古学报》第8册,1954年12月。163~202页。
71) 义县出土契丹文墓志铭考释(厉鼎煃),《考古学报》第8册,1954年12月。203~211页。
72) 《福留墓志》臆解(即实),载同氏《谜林问径——契丹小字解读新程》,辽宁民族出版社(沈阳),1996年。79~100页。
73) 兴隆县梓木林子发现的契丹文墓志铭(郑绍宗),《考古》1973年第5期。300~309页。
74) 兴隆出土金代契丹文墓志铭解(王静如),《考古》1973年第5期。310~312、289页。
75) 契丹小字《萧仲恭墓志》考释(刘凤翥、于宝林),《民族研究》1981年第2期。35~39页。
76) 河北兴隆金墓出土契丹文墓志铭考释(阎万章),《东北考古与历史》第1辑,文物出版社,1982年。116~123页。
77) 《戈也昆墓志》释读(即实),载同氏《谜林问径——契丹小字解读新程》,辽宁民族出版社(沈阳),1996年。101~138页。
78) 辽宁阜新县辽许王墓清理简报(阜新县文化局文物组),《文物资料丛刊》第1期,1977年12月。84~87页。
79) 契丹小字《许王墓志》考释(刘凤翥、于宝麟),《文物资料丛刊》第1期,1977年12月。88~104页。
80) 关于契丹文《许王墓志》的若干问题(贾敬颜、黄振华),《东北古代民族古代地理丛考》附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新西兰霍兰德出版有限公司联合出版,1993年。241~244页。
81) 《森讷墓志》释读(即实),载同氏《谜林问径——契丹小字解读新程》,辽宁民族出版社(沈阳),1996年。139~179页。
82) 内蒙古山嘴子“故耶律氏”墓发掘报告(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翁牛特旗文化馆),《文物资料丛刊》第5期,1981年12月。167~171页。
83) 《耶律氏铭石》初考(苏赫),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文物通讯》第8期,1979年;收入《契丹史论著汇编》下册。
84) 《故耶律氏铭石》考释(苏赫),《文物资料丛刊》第5期,1981年12月,172~175页;《松州学刊》1987年第4、5期合刊。
85) 《故耶律氏铭石》跋尾(刘凤翥、于宝林),《文物资料丛刊》第5期,1981年12月。175~179页。
86) 《铭石》琐解(即实),载同氏《谜林问径——契丹小字解读新程》,辽宁民族出版社(沈阳),1996年。180~200页。
87) 契丹文辽道宗皇帝、皇后哀册和《故耶律氏铭石》的撰写人初探(阎万章),《辽宁大学学报》1982年第4期。60~63页。
88) 契丹小字石刻撰人考(沈汇),《考古与文物》1982年第6期。94~98、83页。
89) 契丹文《郎君行记》新释(黄振华),《宋辽金史论丛》第1辑,中华书局,1985年。295~316页。
90) 《郎君行记》补释(即实),载同氏《谜林问径——契丹小字解读新程》,辽宁民族出版社(沈阳),1996年。261~269页。
91) 《郎君行记》碑考(樊英峰),《文博》1992年第6期。43~46页。
92) 《郎君行记》与契丹字研究——兼谈不能再视《郎君行记》为女真字了(牛达生),《考古与文物》1997年第4期。50~55页。
93) 《郎君行记》碑应是以契丹字书写的(胡顺利),《文物》1982年第7期。第23页。
94) 女真《郎君行记》碑文是契丹小字(刘凤翥),《历史月刊》(台北)第65期,1993年6月。79~81页。
95) 陕西乾县又发现一块契丹小字《郎君行记》石刻(刘凤翥、于宝麟),《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动态》第6期,1982年11月;《黑龙江文物丛刊》1983年第3期,第71页。
96) 乾陵发现的契丹字石刻(刘凤翥、于宝林),《西安晚报》1982年11月12日。
97) 乾陵发现契丹小字石刻(齐德文)〈系刘凤翥、于宝林二人笔名〉,《考古与文物》1983年第6期。第112页。
98) 《乣邻墓志》校抄本及其它(即实),《内蒙古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79~106页。
99) 契丹小字《耶律仁先墓志》考释(韩宝兴),《内蒙古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70~78页。
100) 《乣邻墓志》释读(即实),载同氏《谜林问径——契丹小字解读新程》,辽宁民族出版社(沈阳),1996年。201~260页。
101) 《乣邻墓志》释读述略(即实),《东北地方史研究》1991年第4期。24~29、23页。
102) 北票出土契丹小字《耶律仁先墓志铭》考释(阎万章),《辽海文物学刊》1992年第2期。74~84、138页。
103) 契丹小字《耶律宗教墓志铭》考释(阎万章),《辽海文物学刊》1993年第2期。112~117、160页。
104) 辽宁阜新海棠山发现契丹小字造像碑(吕振奎、袁海波),《考古》1992年第8期。766~768页。
105) 阜新发现契丹小字墓志(吕振奎),《中国文物报》1992年10月18日第1版。
106) 辽宁阜新海棠山发现契丹小字墓志残石(吕振奎、袁海波),《阜新辽金史研究》第2辑,1995年。
107) 海棠山契丹小字墓志残石补释(刘凤翥),《阜新辽金史研究》第2辑,1995年。
108) 海棠山契丹小字墓志残石补释(吕振奎),《民族语文》1995年第4期。51~53页。
109) 敖汉旗出土辽代玉质墓志(李鑫),《赤峰日报》1993年10月15日。
110) 内蒙古敖汉旗老虎沟金代博州防御使墓(朱志民),《考古》1995年第9期。802~807页。
111) 内蒙古敖汉旗出土的金代契丹小字墓志残石考释(刘浦江),《考古》1999年第5期。85~89页。
112) 乌日根塔拉辽墓出土的契丹小字墓志铭考释(陈乃雄、杨杰),《西北民族研究》1999年第2期。72~88页。
113) 契丹小字《泽州刺史墓志》残石考释(王未想),《民族语文》1999年第2期。78~81页。
114) 契丹小字《耶律迪烈墓志铭》考释(卢迎红、周峰),《民族语文》2000年第1期。43~52页。
115) 契丹小字《耶律奴墓志铭》考释(石金民、于泽民),《民族语文》2001年第2期。61~68页。
116) 辽宁北票发现辽耶律智先墓(陈金梅),《中国文物报》1999年6月30日第1版。
117) 契丹小字《耶律智先墓志铭》考释(赵志伟、包瑞军),《民族语文》2001年第3期。34~41页。
118) 契丹小字《耶律永宁郎君墓志铭》考释(郑晓光),《民族语文》2002年第2期。63~69页。
119) 近年来阿鲁科尔沁旗辽代墓葬的重要发现(齐晓光),《内蒙古文物考古》1997年第1期。7~13页。
120) 内蒙古发现契丹小字韩特略墓志(池建学),《光明日报》1999年4月2日第2版。
121) 辽皇室墓出土契丹文(清格勒),《中国文物报》2000年4月26日第1版。
122) 扎鲁特旗辽墓发现精美壁画(辽金考古队),《中国文物报》2000年10月29日第1版。
123) 呼和浩特市万部华严经塔的金元明各代题记(李逸友),《文物》1977年第5期,55~64页;《内蒙古大学学报》1977年第3期,45~55页。
124) 林西发现契丹文摩崖刻字(王刚),《中国文物报》1996年3月3日第1版。
125) 内蒙古乌兰哈达阿贵山洞壁题记和大黑山摩崖刻石的发现(李居正),《考古》1988年第7期。第671页。
126) 内蒙古赤峰宝山辽壁画墓发掘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文物》1998年第1期。73~95页。
127) 跋吉林大安出土契丹文铜镜(陈述),《文物》1973年第8期。36~40页。
128) 喀喇沁旗发现一面契丹文铜镜(郑瑞峰),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文物通讯》第8期,1979年;收入《中国考古集成·东北卷》第15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
129) 内蒙古喀喇沁旗出土契丹小字铜镜考释(刘凤翥、翁善珍、郑瑞峰、金永田),《考古》1982年第3期。310~311页。
130) 契丹铜镜(翁善珍),《内蒙古日报》1983年4月28日。
131) 古镜契丹字铭文释读(宝玉柱),《民族译坛》1990年第1期。61~62页。
132) 契丹小字铜镜新考(阮廷焯),《汉学研究》(台北)11卷1期,1993年6月。399~413页。
133) 承德发现的契丹符牌(郑绍宗),《文物》1974年第10期。82~86、94页。
134) 伊春大丰发现的契丹文金质符牌(谭英杰),《黑龙江古代文物》,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9年。63~66页。
135) 关于伊春市大丰金牌的断代(王东甲、魏国忠),《求是学刊》1980年第4期。111~115页。
136) 关于伊春市大丰出土金牌的断代问题(王东甲、魏国忠),《黑龙江省文物博物馆学会成立纪念文集》,1980年;《中国考古集成·东北卷》第18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
137) 吉林省发现的契丹文银质符牌(王则),《博物馆研究》1985年第2期。70~72页。
138) 吉林省德惠县发现辽金时期银质符牌(邹世魁),《文物》1986年第5期。89页。
139) 鱼符铭文改释(即实),载同氏《谜林问径——契丹小字解读新程》,282~284页。
140) 铜鱼符的由来与契丹文铜鱼符(徐英章),《辽海文物学刊》1993年第2期。144~145页。
141) 清宫玉卮契丹文铭补释(即实),《社会科学辑刊》1988年第2期,72~76页;收入《谜林问径——契丹小字解读新程》,270~280页。
142) 契丹小字钱补正(卫月望),《内蒙古金融》1986年钱币专刊第1期。第49页。
143) 契丹字钱辨(陈乃雄),《内蒙古金融》钱币专刊总第6期,1986年。29~30页。
144) 契丹钱币中之新品(于化蛟),《内蒙古金融》钱币专刊总第6期,1986年。2~4页。
145) 静安寺契丹文砖额为膺品说(刘凤翥),《民族研究》1979年第1期。4、8页。
146) 关于契丹小字研究(契丹文字研究小组),《内蒙古大学学报》1977年第4期(契丹小字研究专号)。1~97页。
147) 契丹小字解读新探(清格尔泰、陈乃雄、邢茀里、刘凤翥、于宝麟),《考古学报》1978年第3期。353~387页。
148) 契丹小字研究方法简论(契丹文研究小组),内蒙古大学蒙古语文研究室,1979年。
149) 契丹小字解读再探(刘凤翥),《考古学报》1983年第2期。255~270页。
150) 皇黄无同义——读《契丹小字解读再探》所见(即实),《内蒙古师大学报》1986年第4期,81~90页;收入《谜林问径——契丹小字解读新程》,600~629页。
151) 契丹小字解读三探(刘凤翥),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三十周年纪念论文集》,1987年。153~161页。
152) 契丹小字解读四探(刘凤翥),《第三十五届世界阿尔泰学会会议记录》,台北联合报国学文献馆,1993年。543~567页。
153) 契丹小字解读五探(刘凤翥等),《汉学研究》13卷第2期,1995年12月。313~347页。
154) 契丹小字解读五探及其它(刘凤翥),《中国北方古代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北京),1995年。291~297页。
155) 契丹小字墓志研究(王弘力),《民族语文》1986年第4期。56~70页。
156) 契丹文字破译初探([法] 韩伯诗著,董果良译),原载《法国科学院金石文艺院会议报告集》,1953年;汉译文载《辽金契丹女真史译文集》第1辑,吉林文史出版社(长春),1990年,277~291页。
157)《汉语拼音方案》帮助了我考释契丹文字(厉鼎煃),《语文知识》第72期,1958年4月。41~42页。
158) 契丹语文在汉语文中的遗存(厉鼎煃),《语文知识》第67期,1957年11月。38~39页。
159) “横磨剑”和“八大山人”——契丹语文在汉语文中的遗存(厉鼎煃),《语文知识》第70期,1958年2月。第12页。
160) 试用古回鹘文比较研究契丹文字(厉鼎煃),《中山大学学报》1957年第2期。174~177页。
161) 契丹小字的制作与突厥文(高路加),《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1年第2期。26~27、46页。
162) 从汉字形状所见之契丹文字([日] 山路广明著,郑清茂译),《大陆杂志》(台北)23卷第1期,1961年7月。
163) 契丹字源一斑(即实),《社会科学辑刊》1981年第3期。106~109页。
164) 契丹小字字源举隅(即实),《民族语文》1982年第3期。54~60、11页。
165) 对《契丹小字字源举隅》的几点商榷(王弘力),《民族语文》1984年第3期。67~69页。
166) 关于契丹小字的几个问题(即实),《民族语文》1986年第3期。66~68页。
167) 关于 三字——答王弘力先生(即实),载同氏《谜林问径——契丹小字解读新程》,630~641页。
168) 关于释读契丹小字的几点意见(胡振华),《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78年第3期。57~59页。
169) 契丹文字研究琐谈(侯雪谅),《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79第1、2期合刊。97~103页。
170) 解读契丹小字的两个方法(刘凤翥、于宝麟、郭晓丹),《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2期。334~337页。
171) 关于契丹小字的几点探索([日]丰田五郎著,那顺乌日图译),《内蒙古社会科学》1991年第3期。105~114页。
172) 关于契丹小字研究中的基本性问题([日]西田龙雄著,沈力译),《民族语文》1992年第2期。10~13页。
173) 契丹文天干名称考(黄振华),《考古与文物》1985年第4期。93~95页。
174) 天干语义解(即实),载同氏《谜林问径——契丹小字解读新程》,285~304页。
175) 契丹文“山”、“山”考——契丹文字构造规律新探(黄振华),《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2期。326~333页。
176) 关于“山”、“山”二字(即实),《内蒙古大学学报》1982年第3、4期合刊。158~163页。
177) 契丹小字山和“山”的解读及其它(刘凤翥),《宋辽金史论丛》第1辑,中华书局,1985年。317~325页。
178) 解“由反”及其他(即实),《民族语文》1984年第2期。56~60、66页。
179) “女真”与契丹小字“山”(周建奇),《内蒙古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38~44页。
180) 契丹文地支名称考(黄振华),《民族古籍》1986年第2期。9~11、23页。
181) 几个地支的音读问题(即实),载同氏《谜林问径——契丹小字解读新程》,305~314页。
182) 年号问题析议(即实),载同氏《谜林问径——契丹小字解读新程》,315~340页。
183) 契丹文纪年问题对议(即实),载同氏《谜林问径——契丹小字解读新程》,642~656页。
184) 契丹文年月日数字名称考(黄振华),《民族古籍》1987年第3期。
185) 关于契丹数词音读问题(即实),《内蒙古大学学报》1986年第4期,89~100页;收入《谜林问径——契丹小字解读新程》,341~365页。
阿印于
2009-03-22 14:14:05 发表在分类:
流沙墜簡 中
(49290次点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