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水帘洞
 公元六世纪的大兴城 

2008-08-11 Mon

“天马神骏──中国马的艺术和文化”展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時間:七月十六日至十月十三日
地點:香港歷史博物館
票价:10元
http://www.lcsd.gov.hk/CE/Museum/History/index.php
  
展覽由國家文物局與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合辦,香港歷史博物館與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籌畫,並由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贊助。展覽珍藏薈萃,包括首次在港展出的秦騎士鞍馬俑、漢代鎏金銅馬、元代驛站牌及甚少公開展出的趙孟 「飲馬圖」,以及清郎世甯「英驥子」圖卷。此外,清代圓明園馬首銅像亦會同時展出。其他矚目展品尚包括北朝儀仗馬俑、西晉銅車馬儀仗俑群、唐白陶舞馬俑及三彩騰空馬女騎俑等,極為難得一見。

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曾出土馬骨、殷墟的車馬坑及殉馬坑,均說明瞭三千多年前的商王朝已掌握馴馬及駕車技術。先秦時期馬車用於戰爭和出巡,也是階級和身分的象徵,秦始皇陵出土的騎士鞍馬俑,風格寫實,清楚展示當時戰馬和騎手的裝備。
  
秦漢兩朝為對抗匈奴南侵,騎兵越加重要,漢武帝積極改良馬種,又製作「馬式」作選馬標準,從大宛、烏孫等地引入駿馬,最終平定西域。漢人受神仙信仰影響,視來自西方的駿馬為「天馬」,更有「龍馬」之說。當時對天馬的熱切追求,從各地出土的青銅馬上得到實證。
  
魏晉以後南遷世家大族好乘牛車,車馬出巡風氣自此隱沒。南北朝時期胡族入主中原,戰馬披甲具裝,加上馬鐙出現及鞍具改良,便於騎兵縱橫馳騁,表現戰馬雄姿的隨葬陶俑大量出現。隋唐時代中外文化交流空前發達,社會上習染胡風,貴族無論男女皆好騎乘,出遊狩獵、打馬球及舞馬等與馬有關的活動十分盛行。唐軍以輕騎為主力,在與突厥戰爭中連番報捷,威震中外。唐代以馬為題材的書畫、雕塑、金銀器,以及三彩陶俑,皆刻劃細緻、形象逼真,把馬的藝術表達手法推向頂峰。
  
蒙古族善於騎射,崛起於北方草原,?騎所至,戰無不克,建立起一個橫跨歐亞的大帝國。蒙元重視馬政,帝國內建立郵驛制度,驛馬成為傳達政令的重要工具。明繼元興,大力興辦馬場,鼓勵民間養馬,官方定期祭祀馬神,並出現《元亨療馬集》及《馬書》等總結前朝經驗的集大成之作。滿清發源于白山黑水之間,重視狩獵傳統但禁民間養馬,康熙、乾隆兩朝,外國傳教士供職宮中,他們的畫馬作品結合東西方技法,令人耳目一新。十九世紀中葉列強從東南沿海以船堅炮利叩開清朝大門,隨著機械動力及新式槍炮的普及,馬的重要性在二十世紀大為下降,並逐漸從軍事、交通和貴族生活中退出。
  
是次展覽透過珍貴的出土文物和書畫作品,從馬具演變、政治發展、社會生活、宗教信仰和書畫藝術等各方面,介紹馬在中國歷史和文化上扮演的重要角色。
  
配合是次展覽,歷史博物館將舉行一系列專題講座及活動,其中包括於七月十九日及七月二十六日舉行的「畫馬非馬?畫家與鞍馬的故事」及「兩漢的車馬出行形象」,分別由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的高級導師徐麗莎博士及導師黃佩賢博士主持。講座由下午三時至五時於該館演講廳舉行,以粵語進行,免費參加,名額有限,先到先得。詳情可致電二七二四九○八二查詢。
  
此外,歷史博物館為展覽印製一冊精美彩色圖錄,於該館書店發售。

————
ps:此图为北朝“仪仗轻装马俑”,新闻上用滴图。嘿嘿!据说,这次展览囊括60件国内博物馆珍品,包括秦骑士鞍马俑、汉代鎏金铜马、元代驿站牌及甚少公开展出的赵孟 《饮马图》、清代圆明园马首铜像等。敢情,我家老赵又去香港啦~幸亏是《饮马图》,否则俺还得派驻香港代表了!哈哈!





阿印于 2008-08-11 12:17:31 发表在分类:江湖通告
(49116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发表新帖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