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胜之道—《孙子兵法》暨中国古代军事文物精品展
|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
|
时间:2008年7月22日-9 月20日
地点:军事博物馆东四层
费用:无
在北京奥运会举办之际,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局共同主办“制胜之道——孙子兵法暨中国古代军事文物精品展”。这个展览是专门为北京奥运会打造的,目的是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丰富社会文化生活。
产生于我国春秋时代晚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的《孙子兵法》,是世界尚现存最古老的兵书,也是迄今为止影响最为持久和深远的军事理论著作,被公认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系统的军事理论体系。作为东方智慧的结晶,《孙子兵法》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极高成就,被誉为“兵学圣典”,在 2500多年的军事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它由古代走向现代、由中国走向世界、由军事战线走向社会其他领域,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将《孙子兵法》这样一部中华文明优秀之作,以展览的形式表现出来,形象化地介绍给广大观众,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部军事名著,是一件极为有益的事情。特别是在今年北京奥运会举办之际展出,配合世界体育盛会,更显得意义重大。《孙子兵法》是一部兵书,但它宣扬的不是暴力,而是慎战思想,与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主题是相契合的。展览汇萃国内十余家博物馆的数十件军事文物精品。这些文物,承载着中国古代的军事历史,闪烁着科学技术之光,与军事理论一样,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是人类共有的军事文化遗产。所以,展览对于增强中华优秀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世界人民共享人类宝贵的军事文化遗产,大有益处。
《孙子兵法》展通过经典战例、精品文物和孙子论著诠释,展示孙子兵法博大精深的军事思想,揭示孙子兵法何以历久弥新、由军事领域贯通到人类社会活动多个领域的奥秘。展览以展示《孙子兵法》思想精髓为主题,以军事历史发展阶段为脉络,以古代军事文物精品为主体,辅以相关的历史图片、模型、艺术品等。在内容设计和展品选择时,充分运用国内外对孙子兵法的研究成果,突出中华民族特色,充分考虑国外观众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知度和欣赏点,在内容精致、准确的基础上增强观赏性。
展览由序厅、三个主体部分、五个专题陈列和结尾组成
序厅中陈列有孙子塑像、孙子兵法十三篇全文、春秋戈矛戟等兵器、战国水陆攻战图纹饰等,形象化地揭示展览的主题。
第一部分,“兵学泰斗横空出世”,主要介绍孙子生活时代的背景和他的家世、经历。孙子生活的春秋未期,是中国社会一个大变动的时期。政治上,周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转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逐渐取代土地公有;军事上,“不相诈”、“不鼓不成列”等一套迂腐过时的“军礼”被否定,代之以“兵以诈立”的思想,谋略成为促进战法战术革新的动力。孙子出生于军事世家,其曾祖父、祖父都是带兵作战的将领;成长于当时经济、文化、军事都很发达强大的东方大国齐国。时代的背景、生活的环境,都为他成为一个伟大的军事理论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春秋诸子中,孙子成为一颗璀璨的明星,并创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战绩,是不奇怪的。
第二部分,“兵学圣典博大精深”,主要展示孙子兵法的内容和思想。孙子兵法共十三篇,只有不到6000字,却涵盖了战争观、战略战术、后勤保障、治军用将等各个方面,体系完备,博大精深。为了便于观众参观和理解,展览把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按现代军事的概念,概括为10种思想,分别为:非危不战的慎战思想、知彼知己的战争认识思想、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致人而不致于人的主动思想、因敌变化而取胜的灵活作战思想、兵者诡道的权变思想、兵贵胜不贵久的速战思想、未战而庙算的运筹思想、统兵用将的治军思想、因粮于敌的后勤保障思想。每种思想都引用孙子兵法的经典原话,再以中国古代战例来体现是如何运用的。使之构成思想与实践相结合的整体。
第三部分,“兵学哲理魅力永存”,主要展示孙子兵法的传播影响及现代人们对其的评价。明代著名的军事著作家茅元仪曾说:“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武备志·兵诀评》)精准地评价了孙子兵法的崇高历史地位和永恒思想价值。从20世纪开始,孙子兵法得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孙中山说它“成立了中国的军事哲学”;毛泽东军事理论三个主要思想来源,便有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优秀的中国传统军事思想;西方军事理论家如英国的利德尔·哈特、美国的约翰·柯林斯等,也都认为孙子兵法是古代第一个形成的战略思想,他对战争艺术论述的广泛性和深度,迄今无人超越。在人类进入21世纪之后,孙子兵法的影响进一步跨越地域和语言的局限,受到东西方不同肤色人们的重视和推崇,越来越多中国学者走出国门,在国外的研究机构和军事院校讲述孙子兵法,就是明证。
为了让更多的观众,包括外国观众了解中国悠久的军事历史和成就,展览在展示三个主要部分的同时,还制作了五个小的专题,来介绍古代军事历史和科技知识。这五个专题是:弓弩与远射、铠甲与防护、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火药与火器发明、军事通信。
展览的主要特点:
一是第一次把孙子兵法这样一部带有哲学高度军事理论著作,在国内博物馆界,以展览的形式介绍给广大观众。古人说,非上智者不能读孙子。原因是它充满辨证思维,深奥难懂。为使展览能准确地反映孙子思想,展览集国内研究孙子兵法成果之大成。在大纲起草阶段,馆内专家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同时,还请军事科学院战略部研究员吴如嵩、任力、刘庆,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吴九龙,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等国内研究孙子兵法的著名专家学者来审查指导,确保准确无误地展现孙子的思想。另外,我们没有原封不动地把十三篇照搬上来,而是用现代军事的概念和理论,将其归纳为十种思想,便于观众理解掌握。再有就是充分运用形象化的展览语言与观众交流,用活生生的战例和人物活动来体现孙子的思想。加上与战例、人物同时期的文物,构成三位一体的展示手段。
二是国内大量古代军事精品文物齐聚京城,可让兵器及文物爱好者大饱眼福。此次展览,得到国内十余家博物馆的大力支持,共借展文物60余件(套),其中不乏国宝级精品,享誉中外。如银雀山汉墓竹简、曾侯乙墓出土的三戈戟、云南博物馆的汉代战争储贝器盖、湖南博物馆的西汉驻军图、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代贴金彩绘铠甲骑马武士俑等。特别是一些与孙子有关的春秋吴越两国的文物,如湖北博物馆的越王勾践剑、浙江博物馆的越王剑、安徽博物馆的吴太子剑、安庆市博物馆的春秋战国越王剑等,代表着春秋精湛的铸剑水平,凝聚着两国之间及与其他诸侯国争雄的历史,平时散处于各省博物馆,如今借孙子兵法展的契机,会聚一堂,对于广大观众来说,是不可多得的鉴赏机会。军事博物馆本身,在这个展览中也拿出120余件珍贵古代文物,如秦相邦七年戟、元至正辛卯铳等。这些文物,不仅是诠释孙子兵法思想及反映古代战争的内容,本身也承载着历史,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三是结合国内外观众的欣赏点和关注点,从介绍中国古代军事历史知识的角度,制作了五个专题。其中,指南针的发明和火药发明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对人类历史作出的贡献。为了使观众了解古代指南车、指南针使用的原理,展览还设置了互动项目,观众可以看到宋代“燕肃指南车”的方向演示,还可以亲自进行宋代“指南鱼”的人工磁化实验。军事通信也饶有兴趣,观众可以看到古代各种通信方法和实物,如对阵用的鼓、钲,烽燧用的积薪、苇苣等。总之,这几个专题,通过介绍中国古代军事领域的几个不同方面,即可使观众加深对中国古代军事的了解,又可使观众身临古代战争的氛围之中,加深对孙子兵法的思想精髓理解。
四是在形式设计上,从军事文化的大视角出发,经营整体空间环境,强调古代军事的文化性特色。大空间环境的设计和具体内容的展示,界定在对称式结构中,但又不失灵巧活泼,具有大气、恢弘、凝重、辉煌的气派,空间的抑扬、呼应、通透、含蓄,均以观众的观展审美体验为基础,既尊重历史,又充分关照现代人的审美习惯,在军事历史文化内涵与现代视觉审美之间的交叉点上架起语言沟通的桥梁。
“制胜之道——《孙子兵法》暨中国古代军事文物精品展”,展示的是中国古代优秀的军事文化,宏扬的是“自古知兵非好战”的思想。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历来主张“不侵大国之地,不耗小国之民”(《晏子春秋·内篇》)。今天,让我们领会《孙子兵法》的思想的精髓,始终不渝地维护世界和平,坚持和平发展,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阿印于
2008-07-11 13:55:54 发表在分类:
江湖通告 中
(47771次点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