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水帘洞
 公元六世纪的大兴城 

2007-08-05 Sun

木棉袈裟的思考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对于木棉最早的认识就是那部曾经风靡大江南北的武侠片《木棉袈裟》,讲述的是明末锦衣卫首领抢夺与少林寺僧保护木棉袈裟的故事,影片当中圆慧大师自焚的一场戏,始终是我对于“舍身取义”的解读。那是第一次知道有一种植物叫木棉,禅宗有一件神秘的宝物--木棉袈裟。待后来看了那红得如火般的实物 ,却反而疑惑了。这花儿如何能够做成袈裟呢?

传说,释迦牟尼拈花众人不解,只有迦叶微笑,这就是著名的“拈花微笑”的典故。佛祖认为迦叶领会了佛法,于是将衣钵与心法传给了迦叶。心法乃般若波罗密心法。而衣钵衣钵,就是一件木棉袈裟和一个钵盂。这就是木棉袈裟成为传承的一种符号的由来。

迦叶之后传阿难,由历数代之后,直到第28代菩提达摩于梁朝时来到中国传教,开创了东土的“禅宗”一脉,成为少林之鼻祖。达摩老祖来中原,也把木棉袈裟带到了中国,作为佛法的信物而传承到一代又一代。从二祖北齐惠可、到三祖唐僧璨、经四祖唐道信,至五祖唐弘忍,最后传到六祖慧能的手中。

众所周知,慧能就是那个道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未曾剃度的准和尚,他获得了弘忍的衣钵--木棉袈裟与心经之后,就一路南下逃亡。直到广州,碰巧听到有人在谈论是幡动还是风动,慧能说出一句“不是幡动,不是风动,乃是心动”而得到了印宗法师的相见。获悉慧能就是五祖衣钵传人并目睹了木棉袈裟之后,印宗当即顶礼膜拜,隔天又召集了N多主持,帮惠能进行了剃度受戒。自此,慧能就在曹溪创办了禅宗的南宗,也被认为是正统的延续。而那个跟慧能PK“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的神秀,则成为了禅宗北宗创始人。头一次觉得弘忍这个人很奇怪,既然传衣钵,为啥还要藏着掖着,偷偷摸摸,不那么光明正大。乃至最后出现了禅宗的南北分庭?莫非,他的本意,就是要出现两个分支?

神秀得武则天的喜爱而在北方颇有市场,曾获得睿宗、中宗的礼遇,享受三代帝师之赞誉。但历经几代之后还是没落了。一方面,是号称南宗慧能徒弟的神会得到了统治阶级的认可,官封七祖,追加慧能为六祖。又加之慧能有木棉袈裟的衣钵证明,繁衍是一种必然。但另外一方面,个人觉得也跟大众的喜好有一些关联。南北宗有很多不同,但大体上一致的说法依然是,北宗注重修行,南宗注重顿悟,即“南顿北渐”。套用现在的话说,其实就是南宗不用修行只要在衣食住行当中发觉了一些东东之后就可以明心见性,而北宗则不然,要打坐修行必须要勤奋。可想而知,简便的方式自然更容易得到大众的认可了。

回过头来说木棉袈裟,很奇怪的,到了分庭抗争的南北宗之后,此佛教的至宝,象征着传承与正统的圣物却渐渐被淡化了。达摩当年曾有一首传衣偈:“吾本来东土,说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而六祖认为,从二祖到自己,已然是达摩的一花开了他们五叶,结果已然形成了中土的禅宗的影响,不用再传了。但我却觉得,这话有一些牵强。慧能,倘若没有那件木棉袈裟,则不可能被南方教众所信服,从而成为禅宗六祖。神秀也正是因为没有拿到那件象征着传承的木棉袈裟,所以只能以帝师为最高荣誉而非是六祖的头衔。木棉袈裟,决定了这两个人的两种命运,又如何能够一笔抹煞?

有些疑心,莫非真的就是要出现一场南北的对抗,在顿悟与修行之间让社会民众选择一个么?否则,为何不再传承了下去?真如慧能所说,五祖告诉他“衣为争端,止汝勿传”,他就听话的不再传承了么?事实上,弘忍传衣钵传得名不正,则慧能接衣钵也接得言不顺。那些有关偈语的话,是南宗的说法,北宗毫无记载。而那些争斗来争斗去的故事,也都是被后代所演绎着,而不断的被扩大。一场光明正大的传承,自然能够杜绝一切的风波。五祖之前,风平浪静,五祖之后,分崩离析。禅宗自此分成N多门派,各自为政。试想,一花开五叶,又何尝不是从达摹开始到五祖弘忍为止呢?翻开历史,发现很多谜团被那个时代所湮灭。隋唐之间,还发生了多少故事?后代的我们猜不透、又摸不着呢?

经历唐末的战乱之后,木棉袈裟已经逐渐从书籍与历史当中退却了。所以电影《木棉袈裟》将历史背景放到了明代,也就值得很大的商榷了。七七说,“我认识慧能,但他不认识我。”笑。我认识木棉,却不认识木棉袈裟。


阿印于 2007-08-05 23:43:31 发表在分类:胡言乱语
(49121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发表新帖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