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城小站!!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民间护城声音
带刀行者 于2005-12-13 22:20:03发表于长城小站
山西有不同时期的长城3500公里,较为完整的城墙和墙体不过1500多公里!

作为举世无双的伟大建筑,长城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如果继续这样任由蚕食,若干年后必将从地球上消失! 

  该给保护长城立法了



郑严(中国长城学会《万里长城》副主编):世界上知名的,代表中国一种精神的长城,被人破坏、损毁得让人心疼。

说起长城,郑严的话匣子就合不住了。他爱好摄影,十几年前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拍摄长城第一张照片后,就陶醉在长城的壮美里了,并由此进入了长城研究、宣传保护的领域。郑严原来是北京广播电视局所属一家企业的经理,现在几乎成了一个长城专家。

十几年来,他走过的长城不计其数,最西边到过新疆库车,最东边到过吉林虎山,中国的长城,哪段是汉朝的,哪段是明朝的,他了如指掌。但在为长城雄伟气势折服的同时,他感受最深的却是伤感:“世界上知名的,代表中国一种精神的长城,被人破坏、损毁得让人心疼。”一路走来,满眼都是因为管道、公路建设被刨开豁口的长城,因为开发旅游资源而新建的“崭新”长城,因为挖土甚至捉蝎子而被扒去“衣服”的长城,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他气愤。

他认为,文化大革命前,我们认为长城是废物不加理会,任它损毁,文化大革命时,我们认为它是“封资修”的东西,是“破四旧”的对象,现存的长城都是劫后幸存,现在,我们不是把它看成经济发展的阻碍,就是把它看成旅游资源盲目的开发,都使它遭到更彻底的破坏。更令人忧心的是,这么重要的文化遗存,保护的依据还仅仅是一部《文物保护法》,虽然相关的《长城保护法》已经在修订,但因为牵扯到的部门太多,而迟迟不能出台,但保护长城却不能再等了。


对长城的认识还要再清晰



高平如(朔州市平鲁区文管所所长):保护长城要年年说,月月说,日日说,宣传要常抓不懈。

1983年,平鲁区发现了大型汉代墓葬,刚转业不久的高平如受雇到发掘现场去挖土,出于对历史的爱好,他边看边学,从挖土工到现场清理工,从记录员到发掘绘图员,终于成为一个专业的基层文物工作者。

20多年的时间,文保工作的苦辣酸甜他尝了个遍。长城令他自豪,他说,几年来,他曾经带400多外国人去看过长城,并亲耳听过他们的赞美,所以,如今长城的现状更令他难堪:“外国人都这样重视长城,我们中国人却破坏!”以他的经验看,难就难在政府不重视,所以他不厌其烦跟领导一次次去说,他说:“要让领导们脑子里有这个事,我们的工作就好开展了。一次,一个乡镇领导干部在搞建设时没打算理会长城,区人大主任立即提醒他,说这样可是违法的。这不比我们做工作有效?”

实际工作中,经费问题虽然很麻烦,但工作权限问题却更令人伤脑筋。他说,他曾碰到有人在长城边挖土,他去制止,别人却说他们没有碰长城主体,文管所管不着。就因为长城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没有明确规定,给了一些人钻空子的机会。这个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


保护长城要四方联动



邢晨声:(北京古道西风企划设计公司总经理):保护长城,政府、专家、旅游开发人士和群众应互相作用,其中,提高当地百姓保护长城的意识,是关键的一环。

1995年,邢晨声在考察一个旅游景点时,巧遇长城专家成大林,他放弃了自己的项目,跟着成大林开始长城之行。这让他真正开始思考长城的意义。他说,长城是古代的杰出建筑,是古代中国人自信心的体现,看着它,真有自豪感。对于长城的保护,也有了自己的认识。

长城的内涵太丰富,在他看来,应大力挖掘的是“墙文化”。墙,给人以安全和温馨的感觉,即使作为军事防御设施的长城,它是国家、民族的“墙”,也应该脱去战争那样冷冰冰的外衣,难道不是更容易深入人心,并切合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

具体到实际,他反对那种消极的保护,认为应把保护与开发联系起来。政府、专家、群众、旅游开发商必须形成良好的相互促进关系,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提高老百姓的认识水平。只有让当地的百姓都有了长城会给他们带来切实好处的亲身体会,才会自发地去保护长城。

当然谈到开发,《文物保护法》是条不能违背的底线,开发的时候,必须要尊重长城的历史原貌和文化风格。



志愿者是不可战胜的



尚珩(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大三学生):长城能够躲过日本鬼子的炮火,却躲不开老百姓手中的钢钎。

21岁的尚珩,爷爷父亲都是学历史的,初中的时候,就在爷爷带领下去看野外的长城并被长城的气势所吸引。从此,一有时间就往长城跑。虽然范围不出京晋冀,但在年轻人中,却是很难得的。说起这些事,他眉飞色舞:“有一次去野外考察,路非常险,连转身的余地也没有,只能骑在山上面挪。裤子被磨了四个洞,回到城市都不好意思见人。更险的是野外露营,狼就在帐篷周围转,还用嘴拱着帐篷,第二天起床总能找到些狼粪。”

因为热爱,这些危险也被视为乐趣,只有在看见破败的长城时,才会感到悲伤。今年平遥摄影节的时候, 一些自愿者拍过一组片子,用以对照当年抗战时的长城,他说:“很多段长城只能依据山形判断了,长城被当地老百姓挖得只剩下一堆土了。我就奇怪,长城能够躲过日本鬼子的炮火,为何却躲不开老百姓手中的钢钎?”

因为热爱,所以,他把宣传保护长城视为职责。走到哪儿,把保护长城的宣传带到哪儿,跟当地老百姓一遍遍地说着长城的意义,并把那些破坏长城的情况真实、客观、完整地记录下来,交给当地的文物部门。在自愿者们的努力下,许多长城的现状真的得以改善,令他们非常欣慰和自豪。他一脸灿烂的笑,引用二战时一位将军的话说:“我们都是保护长城的志愿者,志愿者是不可战胜的。”


长城边的声音

自豪:(平远头村)这村子将来有发展前途呢……文物只有年代长才值钱,长城贵就贵在它的年代长,这段长城有两千多年历史呢。长城不仅是平远头的宝,也是全中国全世界的宝呢!

———天镇县平远村民石秀才

现在,年年都有外国人来我们这儿看长城,有男的,有女的,有个儿高的,也有个儿低的,就是眉眉眼眼跟咱们不一样。去年来了个外国人还跟我一起照了张相。我想,再活个三五年,不定还能见啥新鲜事物呢?

———阳高县长城乡小二对营村78岁的老人孔有

眼光:长城是山西省级保护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光算眼前的经济账。

———得大高速公路公司为保护长城花了两千万元,其公司工程部郭部长说。

惆怅:那时参加会议的人大多已经退休了,现在谁还知道有个保护长城的联合会呢?

———“偏清平”长城保护联合会因为经费紧张,只维持了两年时间。原秘书、偏关刘忠信伤感地说。

感情:(长城)在心中的位置,比我孙子都重要。孙子还可以生,长城却再也生不出来。

———原河曲县博物馆馆长马福善

打小就在这儿耍大,像娘家一样,咋能没感情?

———灵丘县上寨南村杜老太

无知:那东西莫非还有啥用呢?从来也没人跟我们讲过!在长城上挖土也从来没人管过啊。

———左云县保安堡村一村民

气愤:边墙(长城)上这些地种了好几年了,就没有再管过。那边墙是越来越小了,再过几年就啥也没有了。这城墙是文物,我就不明白,这明目张胆地破坏,咋就没人管呢?

———朔城区利民堡村段的长城被人挖开种了地,一位农民非常气愤。

无奈:你想想,如果我们骑着自行车把处罚决定书送到(破坏长城的)现场,那些人会理我们吗?

———平鲁区文管所权限不够护城乏力,因而非常苦恼。

本报记者李遇/文

山西晚报 2005-12-12
返回首页
:: 长城小站 www.thegreatwall.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