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长城小站
欢迎访问长城小站!!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专题-〉《明长城考实》·点校版
明长城考实
华夏子·著 长城小站·校考
  << 上页 目录 下页 >>  

 

  古浪县辖长城

  古浪县位于武威地区的东南部。西与武威市交界,东邻景泰县,南与天祝藏族自治县接壤,东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
  古浪县地处乌鞘岭毛毛山北麓,地势南高北低,海拔多在一千七百到二千八百米之间。
  古浪县汉时为苍松县地。明朝置古浪守御千户所,据《明史·地理志》载:古浪守御千户所,“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六月以庄浪卫地置”。1
  长城由景泰县的保进墩向西,出景泰界而入古浪县境。其在古浪县大致走径为:由张家梁村向西经大岭、石坡等村至裴家营。由裴家营继续向西过大景后转西偏北方向,经黄家寺村至西景。长城出西景继续向西北,经赵家地沟、王家河、段家碴子等村至土门。由土门长城折向北至常家庄,然后又转回西北方向,沿干武铁路至古浪县与武威城交界处。长城由交界处转向西南行约十华里,分为南北两支。一支向西北方向经武威等地至嘉峪关;一支向东南方向复入古浪县境至兰州。这段向东南方向的长城,经园墩子至黄家墩再往东南便无迹可寻了。
  由张家梁至裴家营段,城墙为夯土结构,虽圮毁较为严重,但其遗址基本连贯。龙口西北有一条向北长约五华里的分支,由关爷庙村北迂回又交于主体城墙。
  由裴家营继续向西至大景段长城,用黄土夯筑城墙保存状况较好。其间,裴家营至王家庄墙体十分壮观。过王家庄,城墙继续向西,由海拔一千九百三十八米的青山寺山北绕过。这段沙化较为严重的夯土墙,只断续可辨长城痕迹,有些段落已埋于流沙之中。青山寺山顶上有一座较好的夯土墩台。由青山寺至大景夯土墙已坍成高高隆起的脊状,从残存遗址看,原墙是十分高大的。
  大景原称大靖城,据《古浪县志》载:“大靖城明万历二十七年旧存东、北两面墙址,展筑,计周围四百八丈,高三丈九尺,厚二丈二尺,开西、南、北三门,上起门楼三座。外城一座,高三丈五尺,周围计三百七丈,厚二丈二尺,开东、西门各一。”2
  城墙由大景北的罗家墩子始,转为向西偏北方向,由罗家墩子至朱家湾段:城墙为黄土夯筑,墙体多已坍塌,堆土仅高于地面三至四米。过朱家湾后至赵家地沟段,夯土城墙风化严重,有些地方仅存高于地面一米多。
  由赵家地沟继续向西北,经王家河至塘沟河村南段城墙,夯土墙虽坍塌严重,尚有较为连贯的遗迹。过塘沟夯土墙继续向西北至土门子。在这段较好的夯土墙上,每隔数百米存有一高大的夯土墩台。
  据《古浪县志》载:“土门堡明万历二十七年修筑。里城一座,高三丈六尺,厚二丈,周围计二百二十丈,开东、南门各一,上起钟楼一,角楼四。外城一座,高二丈五尺,厚一丈二尺,周围计二百六十五丈,开东、西门各一,上起门楼二,角楼三。池深一丈二尺,阔一丈四尺,四面共三百九十四丈。”3
  黄土夯筑城墙由土门东折向北行,至常家庄段,毁坏十分严重,只很少的地方留有遗迹。由常家庄转向西,在干武铁路北侧,有百余米的距离同铁路平行。这段长城大部分地段是存高约三至五米。有些地方城墙两侧有堆沙现象,尤其外侧堆积的流沙几乎与墙平。过永平堡后,夯土城墙在铁路南侧,在古浪和武威交界处,向南转至武威境内黄洋河农场。这段长城保存得较好,高约五至八米左右。
  在黄洋河农场长城为分两支:一支向西北经武威至民勤。另一支向东南复入古浪县辖境。这段长城,由园墩子村至黄家墩村约长二十九华里,城墙为黄土夯筑,保存较好。从黄家墩起,城墙遗迹已荡然无存,只有数座城堡一线相连至古浪县与天祝县交界处。
  长城由古浪向东南,经天祝藏族自治县、永登县至兰州。这段长城为古甘肃镇的一部分。长城在天祝县境内,由天祝城至乌鞘岭,城墙遗址多存,特别是金强驿山上的一段墙体较好,存高约三至四米。
  从乌鞘岭,经暗门村,沿庄浪河西岸,向东南蜿蜒的长城,尚残存夯土城墙遗址。
  长城在永登县基本上循庄浪河西岸,经中堡、永登城、大同、红城、苦水诸城堡至兰州。城堡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整体多存。城堡间的夯土城墙仅个别地方零星有所残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明史·地理志三》,中华书局1974年版,卷42,第1016页。
  2.3.《古浪县志·兵防志》,载《王凉考治六德集全志·卷四》,清乾隆刻本,第30页。

  << 上页 目录 下页 >>  

长城小站 © 版权所有 1999~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