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小站 ::   长城专题 〉长城人物 〉爱家乡、爱长城——蔡世文先生纪念专辑

  纪念网文与视频
 

蔡老师墓前有感

凤姐 2013-09-16 发表于长城小站

  蔡世文老师走了,长眠于他的家乡墙子路村的东山上。2013年8月18日我和老郭、蔡老师侄子蔡德富在墓前祭奠蔡老师。因种种原因未能见上蔡老师最后一面,深感遗憾。
  
  旧地重来访,
  心酸泪水淌;
  未见故人面,
  音容耳边响;
  阴阳两相隔,
  从此断交往;
  一抔黄土掩忠魂,
  静默在山岗。
  
  叩奠哀思情,
  和诗声朗朗;
  发自肺腑音,
  无须多言讲;
  难忘昨日事,
  耄耋精神爽;
  相信天堂听得见,
  共把长城仰。
  
  老叟热心肠,
  人人都夸奖;
  处处留美名,
  山村脚印广;
  总也不时闲,
  世人难模仿;
  依依真情感人深,
  宽厚心胸敞。
  
  驾鹤西去路,
  遥远又苍莽;
  安然自在行,
  逍遥天福享;
  飘渺多飞仙,
  极乐尽来往;
  天泪化作人间雨,
  后辈把您想。


他还在我们的心里

白发渔樵 2013-08-25 20:56:06发表于长城小站

  得知蔡老师离世的消息,我的心里一阵沉重…当然,人总是会老的,正如我们每个人也都要去面对这一天的到来一样…蔡老师年事已高(到今年,已经九十二岁高龄),我们也是在默默的祝福中亦默默地担心着这一天的到来…
  
  ——我们与蔡老师原本并没有亲缘关系,是相似的志趣、爱好,是蔡老师如磁石一般吸引人的个人魅力,是穿越时空的长城文化的感召力,是冥冥之中注定的一些机缘让我们相遇在了一起…不过,我只是一个平凡普通的人,并没有别人的才能和影响力,虽然早就知道蔡老师这个人,但却是最近几年才有缘与他见面。当然,更是因为蔡老师是一位慈祥和蔼、平易近人的人,也才令我能够冒昧与他相识,并通过他老人家,也让我对自己故乡的那一方山川风光、历史古迹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关于蔡世文老师的一些事迹,或许大家多已经有所了解:
  ——蔡老师是位土生土长的墙子路人,祖居那里已历七世。年轻时,他在那里教学育人,并立志建设造福自己的家乡。是他最早倡导并将苹果、蜜桃、核桃、栗子等一些果木改良引进到村里,使原来的荒山河滩变成了花果满园,既美化了自然环境,又丰富了家乡的物产…
  他通晓墙子路地区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史实典故,可以说每一个去那里寻访古迹的人都会到蔡老家拜访、请教…
  ——蔡老乐观、开朗、健康,并且不落后于时代,虽然早已退休,但多年以来他却一直热衷于家乡古迹的保护和文化的弘扬,是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长者:他自己出资收回了原墙子路营城东、西城门的匾额,从而保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物供后人瞻仰;他义务管理“小康书屋”、组织秧歌队,让村民既学习了知识,又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他怀着一颗诚挚的爱国、爱乡之情,写下了珍贵的文史资料《可爱的家乡——墙子路村》;他热情地为来墙子路参观、考察、旅游的人们作向导,介绍家乡古老的历史、文化…
  ……
  
  ——我在“长城小站”上了解着人们纪念蔡老师的一些消息…我点击收看着网友共享在网络上、在他九十寿辰时,他深情地吹箫时的视频,那情景,恍如昨日,而如今,斯人已逝…我听着那箫声,如泣如诉,似在诉说着一位世纪老人风雨波折的历史、人生…
  
  蔡老师带着他对于家乡质朴而深沉的感情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他亦将那份深沉的爱留给了家乡、留给了后人…
  
  ——我翻看着那些存储在电脑里的照片,回忆着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我重新捧读凝结着他老人家心血与情感的遗作——《可爱的家乡——墙子路村》,在这本书中,他以流畅、优美的文笔记录了家乡的风物、变迁,赞颂了新时代的发展、伟绩,可谓是字字意挚、句句情真…而现在,捧读这本书也成为了我们怀念蔡老师的一种方式…
  
  有的人走了,而音容犹在,因为他还活在人们的心里…
  蔡老师并没有走远,你看,他还在那青山碧水之间,古老长城之上,他已经和家乡的、和祖国的大好河山一样,永生!~~


我可敬的忘年朋友----蔡世文老师

amorecina 2013-08-23 14:47:34发表于长城小站

  周二去了趟密云墙子路,虽然有很多事情要办,但我心里最惦记的是,去祭奠一下我可敬的忘年朋友——蔡世文老师。
  
  我与墙子路、与蔡老师结缘,有一段特殊的故事。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抗美援朝回国的岳父调到墙子路火车站工作,对那里的青山绿水非常有感情。退休后仍常去那里看看,而且总是给我们讲起自然灾害期间的往事。正因为他在车站附近开荒种了些瓜菜,才使得全家和一些亲戚平安度过了那个极其艰难的岁月。这样,我知道了密云有这样一个小村庄。随着他年龄的增大,特别是爱人珍惜他的那份情感,决定在墙子路买一个农家小院让他居住,同时也作为我们周末度假的落脚点。我在网上搜索墙子路资料时,看到了蔡世文老师所撰写的《我可爱的家乡----墙子路》。
  
  蔡老师家曾是密云的大户,人才济济,其母亲还帮助过八路军抗日打鬼子。反右时他被下放,回到了墙子路村担任小学校长,“文革”期间又被降为教师,直到79年才被平反。晚年他致力于长城保护,引进果树造福后人,平时撰写村史,保护墙子路古城的文物,歌颂改革开放后党的政策,成为了墙子路的文化名人。十多年前我结识蔡老师后,我们成为了忘年之交的朋友。每次去墙子路,我都要去看望他,并在博客中发了他多篇作品。知道我到了墙子路,他总是带着家里收获的栗子、苹果来看我。我们触膝畅谈,直至月上九霄天。80多岁的人了,他还能够整篇地背诵古文。高兴了,还要吹奏上一段古箫。那其乐融融的时光,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蔡老师的老伴去世后,考虑到他年纪大了,女儿把他接到了密云县城生活。蔡老师无比热爱自己的家乡,对住楼房的现代化生活无法适应。为了安慰父亲,女儿经常让人开车把他送回来看看。有几次,他一下车就打发司机回去,说自己就在自己家里住下了,不回县城了。后来他生病了,只得回到县城治疗。村里的人想去看望他,他的女儿都婉言谢绝了,担心勾起老人的思乡之情,不安心治疗。上个月老人病重去世,享年92岁。
  
  这次去墙子路,我非常想用什么方式祭奠一下蔡老师,但没有如愿,心中始终不能平静。因此,我决定写一篇博文纪念他。
  
  信步在墙子路的乡村小路上,黍子、玉米都已经成熟了,中街广场的三堂庙也修好了,山脊上那连绵起伏的长城仍然巍峨壮丽,山洼里那个小山村依然静谧怡人,但是,可敬的蔡世文老师却走了。想到此,心中不免又增加了许多悲愁。
  
  amorecina的博客

为蔡世文老先生祝贺九十寿辰

白发渔樵 2011-09-11 21:03:15发表于长城小站

  昨天是教师节,也恰巧是密云县的退休教师蔡世文老先生九十大寿的喜庆日子…
  
  应网友的邀约,我也有幸参加了这次难得的喜庆的聚会…
  
  中秋的细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润泽了北方的大地,催促着从盛夏到金秋的季节的轮回——虽然下着雨,但我的心却是坚定的,我一定要去拜望蔡老先生,亲自去为他表达祝贺之意…
  
  我也已经有一年多没有去看望蔡老先生了,很是惭愧…当然,其实我也很是惦念他老人家,但毕竟,我的能力有限,没有能够为他提供更多的帮助,更多的也只有惦念罢了,只有祝福罢了…
  
  ——关于蔡老先生,应该说在我的小学时代就已经知道了他的名字,那时看到的密云县政协编辑的《文史资料选编》中,就收录有他写的关于墙子路的一些历史资料……当然,那时的我,还是懵懂的儿童少年,根本不曾想到在多年之后还能够有幸见到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
  
  应该感谢现在的这个网络时代,信息传递的速度那么地迅速而便捷,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帮助人们实现了一些在以往可能并不容易实现的梦想…
  
  于是,就在去年的夏天,我终于实现了我的这个美丽的愿望,来到了群山环绕、长城脚下的墙子路村,见到了我惦念已久的老先生…
  
  那个时候,蔡老的老伴儿还在,有女儿陪伴、照顾着他们的生活,习惯了村居生活的他,心情开朗而身体也还算康健…
  
  后来,虽然没有再和他联系,但却听说冬天的时候,他的老伴儿便去世了(蔡老后来也离开墙子路,与他的女儿到县城居住了),与他相伴了六十多年的老伴的离去,对于蔡老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蔡老因此也大病了一场,住院了一段时间…幸而,蔡老是豁达的、开朗的,他战胜了悲伤与病痛,顽强地走到了现在,迎来了属于他的节日——九十大寿的喜庆之日…
  
  见到蔡老先生的时候,我便上前紧握着他的手,衷心地向他问好:老寿星好!老神仙好!——虽然过去了一年多,但经过简单的介绍之后,他老人家还是很快便记起了我是谁,念起了我的名字,提起我的一些情况…这也令我感到很是欣慰…
  
  参加今天这次聚会的,有“长城小站” 的创建人“火箭人”,“积雪庐”网站的“庐主”郭峰老师,长城研究专家成大林先生等一些热爱长城、热爱生活的友人,对于这些人,可以说,我也已经仰慕、神交许久了……——我们这些人,原本与蔡老并没有亲缘关系,是相似的情质、爱好,是蔡老如磁石一般吸引人的个人魅力,是穿越时空的长城文化的感召力,是冥冥之中注定的一些机缘让我们相聚在了一起…我们之间,没有,也不必太多的客套,更多的是一种自然、亲切的感受…这次与这些热心而真诚的人们相聚,也算是我自己的荣幸了…
  
  大家一边餐饮、一边交谈,并频频向蔡老表达祝福之意,我们都衷心地祝愿他老人家身体康健、生活幸福,等到老人家一百岁时,我们还会来为他祝寿……
  
  听友人介绍说,蔡老这几天象个小孩子似的,可“兴奋”了,他爱热闹,这些天来,一直为能有这么多人惦记着他,要为他过生日而高兴不已…所以这些天他的精神状态也特别地好…但毕竟,他也已经是一位高龄的老人了,这次相见,与去年相比就感觉显得瘦弱了…我的心,也为之有些许的感慨和失落…——已经惯于村居生活的他,还适应在城市中的生活么,那生活了一辈子、令他喜之深、爱之切的故乡的情景是否也会时常令他魂牵梦萦呢……
  
  ……——临别时,我们都反复握着蔡老的手,他向我们表示真诚的感谢之情,我们向他表达最美好的祝福之意…我们和蔡老依依不舍,千言万语,都化作一句最诚挚的祝福:蔡老您多保重,我们还会再来看望您!……

今天为蔡老师贺寿圆满成功

积雪庐、猪猪 2011-09-10发表于长城小站




图四为新来的网友追梦人,特地从顺义坐公交赶来,由于来晚了,没有赶上合影。

老狄同学没有坐上980,没有能参加成祝寿活动,在家门口坐着极其郁闷,蔡老师专门打电话安慰老狄同学,不要着急和郁闷~~~~

蔡老师为我们演奏 / 摄影:猪猪

蔡老师眼睛看不清楚,但依然坚持写书法 / 摄影:猪猪

小站为蔡老师敬献的花篮 / 摄影:猪猪

庐主拍摄合影 / 摄影:猪猪



今天同成大林老师看望蔡老师

凤姐 2011-01-09发表于长城小站
  蔡老师于2010年12月14日失去了相伴六十多年的老伴儿,年近九旬的他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今天一大早我和老郭同成大林老师夫妇到密云县看望蔡老师,没想到一向身体健康的蔡老师病倒了,得了肺炎,我们一行人赶到医院去探望,蔡老师见到我们到来,高兴得像个孩子,使劲拉着我的手,说着感谢的话,不仅感谢我们去看望他,更感谢多年来长城小站为墙子路做出的贡献,我们劝他少说话,保重身体,让升入天堂的师娘放心地离去,蔡老师说,他伺候了老伴六十多天,送走了相依为命的老伴儿,是幸福的;有女儿细心的照顾,他是幸福的。老人的心态真好,每个人的一点点好处他都记在心里,时不时地感谢所有他认为应该感谢的人,我想这就是他之所以长寿的秘诀吧。
  输完液,我们送蔡老师回家,然后我们就想回北京,不想给他以及他女儿一家人添麻烦,其结果就是招致蔡老师全家人的强烈反对,在温暖的楼房中,我们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蔡老师异常兴奋,拿出珍藏的相册一页一页地翻着,还拿出他心爱的萧吹给我们听。
  蔡老师以他宽厚、慈祥、乐观的生活态度感染者我们,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衷心地祝愿蔡老师早日康复。






墙子路和长城脚下的文化老人

白发渔樵 2010-07-29 18:25:56发表于长城小站

  一直想去一次墙子路,因为那里有长城、古迹,我这个人就是喜欢名胜古迹…
  
  墙子路,是位于北京北郊密云县东部、燕山山麓、长城脚下的一个历史悠久的美丽村庄…
  
  遥想古代,明朝时期密云地区属于“九边重镇”军事防御体系中的蓟镇、西协,当时以石匣为中枢统辖着密云境内长城的四个重要关隘,墙子路是密云长城四路之一…
  
  历史上,墙子路地区古迹众多,边墙、营城、庙宇、佛塔、古树…印证着这里古老的历史,也显示着悠远的中华文化…遗憾的是,许多古迹在沧海桑田的世事变迁中多被损坏,令人遗憾叹息……所幸的是,青山依旧在,长城舞其巅,时至今日,还是会有一些喜欢旅游、热爱长城的人们来到这里,感受这里的青山秀水,以及古长城的苍凉悲壮.…
  
  想去墙子路,还因为那里有一位我一直惦念的老人——退休教师蔡世文老先生…
  
  虽然未曾见过面,但关于他的事迹,我早已有所了解——蔡老先生是位土生土长的墙子路人,祖居那里已历七世,如今,他已经有八十九岁高龄了...他是当地知名的“长城文化领袖”, 一直为倡导保护长城和当地文化古迹方面,做着自己的贡献…他通晓墙子路地区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史实典故——可以说每一个去那里寻访古迹的人都会到蔡老家拜访、请教…对于他,可以说我已经仰慕已久了,这次去拜访他,也正可谓是慕名而来…
  
  蔡老的家就在墙子路村委会附近,在两位热情的老乡的引领下,我来到了他的家中。知道我来了,老先生赶紧从屋里走出来紧紧地握着我的手,叫着我的名字…我也很高兴终于见到了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
  
  老先生住的房子显得古旧而简陋,还是多年以前典型的农村民宅:锅台、土炕、纸糊的顶棚、砖铺的地面——但再看到屋中的陈设,就又让人感觉到主人的非同寻常:墙上挂满了字画、老照片,还有箫、二胡,靠东面墙壁是放满了各种书籍的几个书架,在书架附近的窗台上也放满了许多资料以及笔架、砚台、辞典…这些陈设顿时让人感觉到这古旧的房屋中弥漫着的书香、文化气息…
  
  蔡老拿来一些资料、照片给我看,一边看,一边还给我做着讲解…这些照片大部分是关于墙子路一带的长城、景观的,其中有中国长城研究会、北京电视台、及其它一些组织来墙子路采访、活动的记录…蔡老还为我介绍墙子路附近的山川风光:西有锥峰山、南有笔架山、东有青龙山,村前有清水河,墙子路可谓是山环水抱的一个好地方......话语间流露着他对于家乡质朴而深沉的感情…
  
  ——蔡老乐观、开朗、健康,而且不落后于时代,虽然早已退休,但多年以来他却一直热衷于家乡古迹的保护和文化的弘扬,是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长者:他自己出资收回了原墙子路营城东、西城门的匾额(现保存于村委会院内),从而保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物供后人瞻仰;他义务管理“小康书屋”、组织秧歌队,让村民既学习了知识,又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他怀着一颗诚挚的爱国、爱乡之情,写下了《可爱的家乡——墙子路村》,在书中,他以流畅、优美的文笔记录了家乡的风物、变迁,赞颂了新时代的发展、伟绩;他热情地为来墙子路参观、考察、旅游的人们作向导,介绍家乡古老的历史、文化…
  
  虽然现在已有八十九岁高龄,但蔡老身体依然康健,他生活有规律,每天坚持早起散步、练习太极拳、八段锦——我在心里衷心地祝愿蔡老先生健康长寿,继续发挥他的光和热,为家乡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简单地吃过午饭后,我们在蔡老家的院子中乘凉、聊天…蔡老家的院子虽然不算大,但也同样显示出别样的雅致:花园里生长着丁香、葡萄、杏子等树木,所以虽然是盛夏时节,却可以很容易地在树荫下纳凉、避暑;花园的围墙上摆满了蔡老自制的盆景,如“高山流水”、“仙人下棋”、“爱我长城”等,这些盆景的材料多是蔡老自己收集的形态各异的奇石(其中有一个还是由古代的“擂石”制成的),这些石头上生长着苔藓、吊兰等一些花卉,从而使奇石有了生命力,也为这蔡老的小院儿增添了无限生机…
  
  蔡老又带着我们在村里转了转,看到了“四眼井”,又参观了位于墙子路村北、京承铁路旁的“观音洞”…
  
  由于时间的缘故,这一次我们只能在这里做短暂的停留而未能去登长城便和蔡老告别了……不过,在网络上,很多同样热爱长城的人们已经留下了许多关于墙子路长城的珍贵图片,也使我们觉得欣慰而少了一些遗憾……
  
  我们和蔡老一样,希望这里的长城、古迹、生态环境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因为这些资源既是一个地区发展的“根”,也是吸引人的“花”——令人欣喜的是,已经建成的京承高速路、正在建设中的密兴公路,似一条条蟠龙,穿山越岭,势不可挡,使山不再遥远、路不再漫长,这里美丽的山川风物也必然会吸引来更多的游客,从而进一步促进这里的发展和繁荣……
  
  (附:蔡老写作的关于家乡的小诗)
  
  墙子路城古军营,长城关隘驻官兵
  清水河弯如玉带,石头城绕若盘龙
  北有燕山舒臂拥,西望锥峰似碧屏
  南对秀丽笔架山,东锁雄关青龙岭
  
  清水河上青龙湖,碧湖如镜水平铺
  长城映落平湖里,恰似青龙跃欲出
  高尖楼上好景观,鸟语花香绿满川
  小桥流水景色美,人歌盛世桃花源
  

保护石碑的老人

Layla 图/文于2003年,2011-09-07 21:35:15发表于长城小站

  见到蔡世文老人,你不会相信他今年已是八十二岁高龄,他脸膛红润,腰板挺直,思维敏捷。他曾经是墙子路小学的校长。村子里很多人都是他的学生,所以他在村子里德高望重,走在村子的大街小巷,人们都会和蔡老师打招呼,即使是外村来的,也要拉住老人问寒问暖,因为他们以前也是他的学生。蔡老师的母亲在抗日的时候曾经保护了多名干部,其中就有当时开辟地区的区长,后来做了林业部副部长的盛斋同志,他在四十年后还特意去看望了蔡老师的母亲,由于母亲的言传身教,爱国精神从小就刻在了蔡老师的脑海中。
  


  老人成长在墙子路,对那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充满了热爱。老伴生病了,女儿把老两口接到了密云县城居住,住了几个月老人再也呆不住了,想墙子路的一切,想回墙子路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于是老伴病情稳定了以后就回到了村里。他每天早上去村口的大桥上打太极拳,然后回来打扫院子,服侍老伴。老人的院子里花木成荫满庭芬芳,自己制作的奇石盆景摆满了窗台,石头上显示着老人对长城的那份热爱:泥捏的城墙与烽火台卧在怪石上,虽然小,但很有气势;小石碑立在另一块怪石旁,上面刻着:“不到长城非好汉”。还有一块石头像一个张着大嘴的狮子头,旁边的小石牌刻着:“醒狮怒吼震世界”,足见老人对祖国的那片情怀。蔡老师心胸开阔,就像他自己写的“生逢盛世心常乐,身居陋室愿德馨”。蔡老师喜欢书法,吹箫,屋中四壁贴满了书法绘画,有名画家送的画,也有亲戚朋友的作品,他自己为墙子雄关写的对联挂在门边:“墙子雄关凤栖龙盘绿水青山含笑意,燕山长城世界奇观奔腾起伏呈威颜”。多才多艺再加上热心肠,村子里谁家娶媳妇,就由蔡老师写对联,写贺词,谁家办丧事,就由蔡老师写挽联。村民们喜欢唱大鼓,蔡老师就为他们写大鼓词,把革命故事编在里面,教育下一代。老人所作的事情深切影响着村民,同时也触动着领导干部们,蔡老师被大城子镇人民政府评为“十星级文明户”。
  


  老人觉得长城是伟大民族的象征,工程浩大,“就像神话一样,我特别喜欢!”。每提到长城的损坏,老人就特别地痛心,他说小的时候经常去楼子里玩捉迷藏,那时候长城还比较完整,垛口还很整齐,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不把文物当回事,人为破坏严重,近处的城砖用来盖房子,短短几十年,长城就残破了。老人热爱长城,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村里的人们,唤醒人们保护长城的意识。2002年4月份,老人发现村里一户人家用做门槛的条石居然是东门的匾额,于是说服房东把石匾取出来,并给了房东230元钱,让他买水泥重新砌好门槛。石匾被抬到村委会,当作文物保护起来。被保护的石匾额长124厘米,宽60厘米,厚20厘米,为整块的白色汉白玉,上面刻着“永熙门”三个挺拔大字,右侧有一竖行小字:“明万历三年岁次乙亥仲春吉旦立”,左侧有:“钦差总督蓟辽等处军务兵部左侍郎关中杨兆书”。这块匾对研究墙子路的历史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老人的行动让村民们知道了,原来门匾不只是一块大石头,它还是国家的保护文物,同时也是墙子路的财富。
  
  蔡老师是国家离休干部,每个月拿退休金,足够老两口生活,但是他还想着村子里其他的乡亲,想让他们也都富起来。他的心愿就是把墙子路发展成旅游区,吸引外面的人来这里游山玩水,给村里的乡亲们带来经济效益,提高生活水平。所以当长城文物研究会的人去墙子路考察的时候,老人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带他们去看城门、大街、古井,并提前请人在墙子雄关的匾额前架起脚手架,以便协会的人上去拓下墙子雄关匾额上的字迹。
  
  老人希望外面的人能够了解墙子路,于是写下一部两万多字的“墙子路村史”,并自己出钱印刷成册,起名字为“可爱的家乡—墙子路村”。书中,老人为墙子路手绘了地图,描写了墙子路的变迁,他要后人知道墙子路的历史,也要让外面的人认识墙子路。老人把书分发给乡亲们,并且嘱咐他们有不懂的地方一定去问他,仍然还是老校长的样子。
  
  提高村民的素质也是蔡老师的一个心愿,他搜集了很多书籍,分门别类地摆在自己家中的书柜里,把自己的小屋开成了图书馆,在院子门口挂上小小的红色牌子“小康书屋”。书的内容很丰富,有对农民来说很实用的科学养殖的书,有税收法制基本知识,还有儿童教育、老年养生等书籍,也有年轻人喜欢看的小说,学习方法等等。村民们知道了这个图书馆以后,都来看一看,翻一翻书,看到喜欢的就借走看,有的乡亲在劳动生活中遇到问题了,就跑到书屋,请蔡老师帮忙查一查。蔡老师很务实,他知道现在刚刚是开始,农民的文化程度不那么高,所以他的图书馆不会像城市的图书馆一样人流不断。但他对图书馆的前途非常乐观,他这么做就会让乡亲们有读书的意识,慢慢会发现书籍对他们的生活有多么大的帮助,将来他们文化提高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来的人也就多了,书屋更会发挥作用,而且那时人们对文物的保护意识也就会越来越强烈。
  
  蔡世文老人不求名利,但他所做的一切,吸引了外界关注墙子路长城的目光,从而改变着墙子路的命运。

  

长城的保护使者——蔡世文

积雪庐 2002年4月发表于积雪庐网站

  2002年4月6日,中国文物学会长城研究委员会会长成大林等一行人前往密云县大城子乡墙子路村,见到了村民蔡世文老先生个人出资保护下来的一块石匾额。
  
  石匾额长124cm,宽60cm,厚20cm。上刻有“永熙门”三个大字,右侧竖排有一行小字:“明万历三年岁次乙亥仲春吉旦立”,左侧竖排有:“钦差总督蓟辽等处军务兵部左侍郎关中杨兆书”。此石匾原为墙子路城东门洞上的匾额,对研究墙子路城的建城及扩修、古代军事活动等有重要作用。
  
  此匾原被村民赵景春作为家门口的台阶,后经蔡世文老师发现,与赵进行协商,由蔡世文老师出资220元为其重新修建台阶,并将石匾拆出。当天,村民王志友将自家的三轮摩托车开来运送石匾,现场的十几位村民热情帮忙,找来绳子和木棍,将近千斤的石匾运到了村委会。此事得到村干部的高度重视,并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
  
  蔡世文老师今年八十多岁,原为墙子路村小学校长,现离休在家,蔡老师的这种举动实在令人钦佩。蔡老师说:“过去人们保护长城的意识不够,再加上贫穷,毁坏文物的现象比比皆是,现在人们的思想进步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这样的事情不会再发生了。这个石匾不仅是我们村的财富,更是国家的文物,我今天出钱把石匾送到村委会,是让后人能记得这段历史”。蔡老师淳朴的语言表达出了很多村民的心声,同时他的行动影响着周边的村民认识长城、保护长城的意识,这是应该大力提倡的,也为文物保护的全民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点击此处返回专题首页 [Home Page]
音容笑貌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