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城小站!!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专题长城数据库系统长城铭刻数据库[ 登录 ]/[ 注册 ]  
 数据库首页 :: 图说长城碑刻 :: 新建 :: 搜索 :: 列表 :: 位置索引 :: 修订情况 :: 登陆
资料题名:怀来县“川字一号”台门额
版本提示这是一条过期的数据,您可以查看 本页修改历史 或点此访问最新版本
客观题名
其他题名
作  者
年  代:约明万历十年(1582)秋季 查看1582 年历史年表
地  址: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石佛寺水关长城最东边一个城楼 现存残楼西北券门正 上方
      查看中国长城建筑数据库记载的本地区长城建筑情况
原物材质:石
原物状况:汉白玉石质,长100厘米,宽50厘米,呈长方形
原物分类:杂刻:楹联、匾额、榜书
数  目:1 尺  寸:100X50
语  言:汉语,
内  容
录文

石佛寺水关长城,原为昌平镇居庸关路长城石佛寺段,“川字一号”楼为最东的
一个长城墩楼。其东偏南行只有部分为城砖、石条所砌,过谷直上“川草花顶”皆
为片石堆砌而成,过顶后,为片石垒砌者,也皆不见。其西、西北,直奔青龙桥,
后再西北行,上八达岭北八楼(桃山麓下)再南、西南行,奔邦水峪、石峡口、南
天门楼。
明代长城的修筑,大都用屯兵制,调全国各卫所军士,分段修筑。用分段包干
办法。采用依山就势的工艺手段,即较缓者修墙垣,谷涧地段修水关或关门,坡度
较大、山势较高者用片石,土夯墙,不允通行之涧谷,塞堵。山高坡陡、形势峻峭
处,用沟壕或削山为墙的技法,作成陡峭的壁面,以当“长城”为用。故“川字一号”
东去已无长城可见,直至十三陵东北,又见“二道关”长城,再东又见香屯段长城。
直去黄花城、四海九眼楼,接宣镇东路。“川字一号”台,是川草花段长城的收尾工
起处。直至石佛寺段,再西青龙桥段,再西“八字”段,这些可参改八达岭长城修
建题名碑,自可明之。

附  注
说明
“川字一号”楼为石佛寺水关长城最东边一个城楼,门额现存残楼西北券门正上方。约明万历十年(1582)秋季山东轮防修筑长城时题刻。此门额题刻,汉白玉石质,长100厘米,宽50厘米,呈长方形,题刻为“川字一号”四字。

其他记载
《妫川碑石录》第367-368页
国图编号:0
图  片点击小图查看大图,点击大图隐藏大图
《妫川碑石录》P368图.jpg     图片说明:《妫川碑石录》P368图.jpg
图片供稿:李秋蓉
[在新窗口打开]  
图片说明:《妫川碑石录》P368图.jpg
正在转载图片--请稍等...
图片链接

 本页修改历史 :: 编辑本资料内容 :: 编辑本资料图片 ::                  管理区: 定稿 :: 恢复到当前版本 :: 删除
 评论/讨论/留言区 :: 发表新帖 :: 刷新 :: 回到顶部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v0.1 © 2003,www.thegreatwall.com.cn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Alike 1.0 Generic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