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小站 ::   您正在浏览:长城专题世纪百年

寻找自摄影术发明以来影象资料中的长城

世纪百年8-失落的文化遗产
老普 于2006-06-12 04:24:17发表于长城小站
  6月10日过去了,如果我是记者,我会写一篇新闻,题目就叫《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平静度过》。
  早在2005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这样今年的6月10日就成为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
  说起“文化”没有人不喜欢,而且这些年我们知道,文化不仅可以传承,而且还要创新“打造”。最脍炙人口的莫过于打造企业文化。既然一个企业都能打造出自己的文化来,那末诸如市县村镇,人物精英,市场产品,直至某地厕所的改造,都有“文化”的内涵。如此无所不在的文化现象,真到了国家颁布的“文化遗产日”这一天,而且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反到波澜不惊。通过互联网查询一下“文化遗产日”,非常有意思,各地预报6月10日要开展某项活动的消息远比报道6月10日当天活动的消息要多。也许这正体现了文化遗产的深沉厚重。
  想到这些年也算跟文化沾了点边,在文化遗产日有种总得干点什么的感觉。于是约了几位朋友,去搜寻一件世纪照片影像的现状。
  W. E. 盖洛(William Edgar Geil),美国人,旅行家,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从1903年起多次到中国旅行,著述有《扬子江上的扬基佬》(1904),《中国的长城》(1909)、《中国的十八个省府》(1911)和《中国的五大名山》(1926)等著作。在《中国的长城》一书中收录了数十张百年前的长城照片,毫不夸张,无论是书籍本身还是这些照片,都是纪录研究中国长城的最重要信息资料。
  6月10日我们去实地寻找的盖洛所言的"haihye"长城建筑。
  选择这座长城敌楼作为寻找目标首先是它的建筑外观打动了我。任何人都可以看出来,这座塔楼的构造外观不同于八达岭,黄花城,慕田峪,金山岭。。。。乃至整个冀东地区那些司空见惯的敌楼。或者说的专业一点,不同于这些内长城线上的敌楼。那末在北京地区能不能找到它,或者换句话说,它是否北京的长城?
  有的朋友曾经问我:你们究竟怎样“无中生有”找到一张老照片上的长城。那么这张照片表现的长城寻找过程思路大概是这样:
  首先第一步,如上所述,排除它是内长城,那么到外长城范围去找;并且做了分析:一是此楼标注为“离楼”,离开长城的孤楼;二是照片右侧第二高度山脊上有连续长城墙体和三座敌楼,最高点那座比较清楚;第三,右侧白色弧形转弯我一直判断是河流河谷,而且有相当宽度,如果这个判断不错,那末考虑北京北部长城穿过较大河流的地方。
  第二,外长城保存下来的敌楼寥寥可数,但是根据记忆和资料积累,在有限的几个外长城敌楼中,如青平楼,广武楼,上花楼,都是底部开门,单独或者完全不开箭窗的结构。这三个楼我都去过,但是离北京更近的四海有一座楼我没上去,于是在长城小站查询,居然查到老J的照片,与盖洛照片更为相似。
  第三,老J“回家后认真地查阅了04年十一期间拍的四海的照片,发现一张极像的。这张照片是从那座完好的楼子向北拍的。由于位置较高,背景稍有不同。但注意右侧山坡上有一段城墙,与老照片有一比。”
  于是“奇迹”再次发生,我们还没有出北京城,仅仅是通过网络的交流,一张原本搜寻难度很高的老照片地点就基本确定下来。这完全是靠小站志愿者的资料知识积累。
  6月10日我们九位志愿者第一站直奔四海,停车后遇到的第一位老师李老先生,拿出老照片询问。老先生知识渊博,一一给我们介绍四海古堡的北门,堡墙,楼阁的曾经所在(现已不存),当年的一块碑记不知所终。说起东坡上一座现代风尚建筑,老先生十分不肖,据说是兼顾发展“旅游事业”。我们请老先生辨认盖洛老照片,老人十分肯定:就是这个楼子,那个塔就是在这楼子地基上改的。告别老先生,我们上山辨认远景群山,与盖洛照片比较,完全确认老该片的拍摄地点是延庆四海治东坡最北侧的敌楼。  
  此情此景无言以对,百年变迁,盖洛描述的“花岗岩建于岩石之上,青砖塔身直达顶部”的宏伟敌楼荡然无存。窃位而居的“发射塔”远看象礼帽,近看象教堂。据李老先生介绍,老楼毁于伪满时期。当时日本侵略军在四海建立据点。
  然而我们损失的还不止这一楼,仔细辨认老片,远景山脊上至少还有三座外长城敌楼,那就是北口子梁隘口,现在只剩碎石。
  这次寻找行动,虽然按预期目的,找到了老照片的拍摄地,但是面对又一次失去“文化遗产”依然沉重无比。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大胜岭,黑汉岭。在大胜岭隘口,一位当地干部指着一株孤树告诉我们,那里曾经是最高大完好的长城楼子:“虽然是灰砖,可是经常是金黄色的,很远就能看到”,“那楼子没有门,谁都上不去,后来一个当过侦察兵的,把带钩的绳子甩上去,钩住垛口,才有人爬上去。”他怀着对往日的憧憬说这番话。
  忽然想到什么叫“遗产”,怎样才算“遗产”。如果物质的东西荡然无存了,还能叫“遗产”吗?


编辑:火箭人
[ 返回 ]
热爱长城,热爱生活 —— 长城小站 © 版权所有 1999~2005
3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