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活动 — 老狄的塔之旅之18-18:登封嵩岳寺塔
|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
|
晚上和郑州驴友聚会畅饮,次日一早乘长途车够奔登封,下车再租小车,先到嵩岳寺。
2008年2月9日,星期6,农历正月初3
以下是我综合网上搜集所得,整理的嵩岳寺塔背景资料:
嵩岳寺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郑州登封市城西北5公里处嵩山南麓,太室山峻极峰下嵩岳寺内。这里群山环抱、山林掩映、泉水淙淙、鸟语和鸣、景色清幽雅致,一派人间仙景。
嵩岳寺塔初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塔顶重修于唐。该塔历经1400多年风雨侵蚀,仍巍然屹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密檐式砖塔,也是全国古塔中的孤例。嵩岳寺塔为砖筑密檐式塔,也是唯一的一座12边形塔,其近于圆形的平面,分为上下两段的塔身,都与印度“stupa”相当接近,是密檐塔的早期形态。
嵩岳寺始建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原是宣武帝的离宫,后改为佛教寺院,正光元年(公元520年)改名闲居寺。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改名嵩岳寺。当时的嵩岳寺规模宏大,盛极一时,唐武则天和高宗游嵩山时,曾把嵩岳寺改作行宫。现在塔前的山门和塔后的大雄殿及两侧的伽蓝殿、白衣殿均为近代改建。
嵩岳寺塔塔高37.6米(一说39.8米,周长33.7米),底层直径10.16米,内径5米余,壁体厚2.5米(一说壁厚2.45米),由基台、塔身、15层叠涩砖檐和宝刹组成,用青灰条砖垒砌。塔基随塔身砌作12边形,台高0.85米,宽1.6米。塔前砌长方形月台,塔后砌砖铺甬道,与基台同高。该塔底部在低平的基座上起两段塔身,中间砌一周腰檐作为分界。其中下段高3.59米,为上下垂直的素壁,比较简单,仅在四正面有门道;上段高3.73米,为全塔最好装饰,东、西、南、北四面各辟一券门通向塔心室,四正面券门与下段门道通,券门上有印度式火焰券门楣,其余八面各砌出一座单层方塔形壁龛,各转角处砌壁柱。中部是十五层密叠的重檐,用砖叠涩砌出,檐宽逐层收分,外轮廓呈优美的抛物线造型,其意匠显然来自中国的重楼,设计绝妙,堪称密檐式塔的经典之作。塔内部则是一个砖砌大空筒,有几层木楼板。最高处有砖砌塔刹,通高4.75米,以石构成,其形式为在简单台座上置俯莲覆钵,束腰及仰莲,再叠相轮七重与宝珠一枚。该塔塔心室作9层内叠涩砖檐,除底平面为十二边形外,余皆为八边形。塔下有地宫。
嵩岳寺塔的轮廓线各层重檐均向内按一定的曲率收缩,轮廓线非常柔合丰圆,饱满韧健,似乎塔内蕴藏着一种勃勃生气。塔体通刷白色(我看到的是黄色),高高耸出于青瓦红墙绿树之上,为山色林影增添了一段神奇。
嵩岳寺塔历经1400多年,气势高危的古塔可谓鬼斧神工,整座大塔运用了地质、几何、物理、化学等现代科学原理,所用的建筑材料系小青砖、糯米汁、粘结牢固,嵩岳寺塔以它独有的造型成为中国古建史上的千古绝唱,在建筑学上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资料来自中国园林网:http://gj.yuanlin.com/Html/Detail/2006-5/1770.html和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05128.htm)。
图1到图3是从3个角度拍照的嵩岳寺塔,图4是塔上的印度式火焰券门楣,图5是从在盘山公路上远眺嵩岳寺塔。
老狄于
2008-02-15 09:36:22 发表在分类:
照片加文字的豆腐 中
(50398次点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