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长城事
 任百姓评说 

2007-10-13 Sat

山城重塑金长城之魂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http://qiqihar.northeast.cn   2007-10-13 09:19:23

  东北网齐齐哈尔10月13日电 在山城碾子山,金长城文化遗址公园的筹建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此次踏访,让我们感受了金长城在山城人心中的地位,而在山城的旅游业中金长城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

  山城重塑金长城之魂

  9月24日,踏访团沿着碾北公路驱车来到了碾子山区,在区政府办公楼一楼,踏访团见到了前来迎接的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王登友,随后又见到了区旅游局副局长李德丰。李德丰告诉记者:“现在一年我们可以接待20万旅游人次,旅游者人均消费在300元左右,旅游业在碾子山已经成为七大经济支柱之一。”

  为了让我们能更加详细地了解金长城,王登友为我们请来了原区文体局局长李士友和现区文体局局长韩义。刚一见面,韩义就很自信地说:“知道你们在踏访金长城,猜想你们早晚得来,我一直在恭候呢!”

  >>>旅游拉动山城经济

  雅鲁河漂流、军工游、蛇洞山上的石文化等旅游开发项目,让昔日安静的山城迅速变得沸腾起来,短短几年时间已经成为中外朋友喜爱光顾的旅游胜地。如今,朴素的碾子山人眼前豁然开朗,自己已经习惯了的青山碧水竟是一笔无可估量的宝贵财富。人们已经逐渐品味出了旅游品牌的魅力,旅游正在给山城人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

  随同踏访的几位同志向记者介绍了近些年碾子山区的变化,碾子山坚持“旅游活区”不动摇,极大地促进了该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他们利用地方节会“促”旅游;强势品牌“抓”旅游;特色产品“活”旅游;大旅游“带”小旅游等方式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关联效应”,切实提高了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渐形成了以旅游带人气、活经济、促发展的喜人局面。

  据统计,7年里,碾子山共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仅2006年,该区旅游收入就达到2480万元,预计到2010年,该区将实现旅游收入翻一番。形成了在经济收入提高的同时也带动了第二、第三产业有效地发展,改善了劳动力产业的分布状况。目前,全区共有旅游企业6户,涉旅游饭店25家,旅游纪念品商店7家,直接从业人员达到了2300多人。

  >>>金长城遗址公园

  9月24日上午10时30分,踏访团向正在建设中的金长城遗址公园进发。路上,区旅游局副局长李德丰自豪地说,山水旅游名城碾子山正在打造一个新的“卖点”,那就是金长城遗址公园,它为正在蓬勃兴起的旅游业孕育着无限的商机。行约15分钟,我们到达了首个目的地——金长城遗址公园的施工地点,它位于碾北公路东20米、金长城南约130米左右处,面积40000平方米,现在公园内的基本框架建设已经结束。李德丰介绍,金长城遗址公园建设主要是依托文物资源,作深度旅游开发,内设金代将军婆卢火雕像的标志性建筑,同时设有4个图腾柱子,来表现金代的民俗和风情,除此之外还有4块文化石,由国内著名辽金史专家罗哲文亲笔题词。李德丰还分析道:“旅游的核心是文化,文化的核心是历史,只有将历史文化转化为旅游资源,保护和利用并重,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来开发旅游资源,形成特色的旅游品牌,更好地展示国家文物,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据悉,金长城遗址公园预计在明年春天与游人见面。之后,碾子山区还将依托碾子山段金长城边上的丰荣古城建设丰荣古城风情园,与一道之隔的金长城遗址公园相呼应,形成一个依托金长城的旅游风景区。

  >>>锅底山原是烽燧

  当记者还沉浸在金长城遗址公园的时候,区文体局局长韩义指着东面的一个小山包说:“过去附近的村民叫它锅底山,今年7月中旬,区政府副区长李柏春率领有关人员进行选址踏察时,发现了这处类似‘坟墓’状的古代遗址。碾子山区迅速与当时在龙江县境内正在考古的黑龙江省文物专家、市文物专家取得了联系。这一古代遗址引起了专家们的广泛关注。”

  7月31日,省文物专家小组副组长、原省文物处处长殷德明、省文物处张云鹏,以及齐齐哈尔市文物管理站站长王胤、副站长辛健,在区文体局、区志办同志陪同下,来到遗址现场。经专家鉴定,这是一处具有800多年历史的金长城烽燧遗址,是碾子山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座烽燧遗址。据档案记载,这也是金长城东北界壕北段(齐齐哈尔境内)当前发现的第7座烽燧遗址。该烽燧遗址残存高近2米,直径12米左右,烽燧中心有长1.7米、宽0.8米、深1米的方坑,坑内外杂陈着用火熏烧过的石块。专家初断该坑系为盗墓者所为,因没有所得便中途放弃。站在烽燧上,原碾子山文体局局长李士友拿出测量器具再次进行实地测量。数据显示:烽燧底部直径约11米,顶部4米左右,高约2米。

  如今,金长城内外,当年的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场面已经远去,但800年前的烽燧遗址还在。站立在这座烽燧上,举目四望,不见硝烟,只见炊烟,一览无余的景致会给游客带来无尽的访古遐想。

  >>>精心呵护金长城

  金长城在碾子山境内只有10公里左右,近几年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在碾北公路西端起始点的金长城处,记者见到一横断面用石头砌成,上面刻着“爱护金长城”的字样。向导李士友很认真地告诉记者,当年为了修建碾北公路,金长城曾经遭受一点点地破坏,碾子山人为了让人们吸取教训,特地在上面留下了这几个大字。李士友还很敬佩地告诉记者,“爱护金长城”正是现在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王登友所写。王副部长解释说:“其中‘爱护’两个字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金’字正好与界碑对齐,‘长城’两个字就属于黑龙江省境内了。”这时,我们才深知碾子山区委区政府对此的细心考虑,对金长城的深情厚谊。沿着长城的走向,放眼望去,除了一条“土龙”之外,一条由松树组成的长龙郁郁葱葱,甚为壮观,成为金长城一道天然的栅栏,好似“警卫员”一样守护着金长城。李士友解释道:“上世纪80年代,碾子山区委区政府组织人力沿金长城南侧种植了9190米长、30米宽,总计为1744亩的樟松边界林,有效地保护了金长城。”

  1988年,区文管干部制止了在丰荣古城内随意种地的行为,使其免受了人畜破坏。1991年7月,碾子山区政府下发文件,公布了金长城及其附属丰荣古城的保护范围,并建立了区、乡、村三级保护组织。山城人自觉地提高了对文物的保护意识。

  >>>意外“收获”石臼

  9月24日下午1时30分,踏访团来到了位于金长城附近的碾子山区丰荣村六段屯,村口的一位妇女热情好客,当问起金长城和丰荣古城有什么稀奇的事情时,她回忆说:“村子里有一位叫熊有军的,20多年前在丰荣古城里耕种的时候挖出来一个石臼算是稀奇的事了。”听到这里李士友和韩义都非常兴奋,他们已经寻找20多年的石臼没有想到这么容易就找到线索。大家风趣地说:“是你们记者给我们带来了幸运!”

  几经周折,我们找到了今年已经45岁的熊有军,说明来意,他很不在乎地说:“那有什么稀奇的,当年在丰荣古城里瓦片、瓷罐、铜钱随处可见,而那个石臼把我的犁杖都给别折了,上面也没有文字记载,又200多公斤重,也没当回事儿,就把它送给杨福光了。”七八分钟的工夫,熊有军把我们带到了杨福光家。刚一见到寻找多年的宝贝,李士友迫不及待地拿出了米尺测量,它长68厘米,宽60厘米,高42厘米,周身由花岗岩制造,内部为锅底状,磨齿纹路清晰可见。据专家分析,它可能是古代把带皮的谷物去皮用的工具。杨福光说:“这个东西已经用了20多年了,非常耐用,把它当成了喂养牲畜的水槽子。”文体局局长韩义说这个东西有学术价值,应该好好保存。杨福光也表示,一定会支持文管干部的研究。

  >>>专家欲来调研

  离开丰荣村六段屯已经接近下午3时,我们回到碾子山吃饭。席间,文体局局长韩义告诉记者:“过了十一,省文化厅、省文物管理处、省测绘局可能要联合到金长城进行资源调查,全面、准确掌握金长城的规模、分布、构成、走向及时代、自然与人文环境、保护与管理现状等基础资料,从而建立科学、准确、详实的金长城记录档案和资源信息系统,为编制金长城保护规划、开展金长城资源保护工程、加强保护管理和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韩义承诺,当调查组来调研的时候,一定与记者联系,以便互通信息,更加深入地了解金长城。

  踏访日记

  经过几个小时的踏访,正准备打道回府,丰荣古城西侧涓涓的雅鲁河留住了大家的脚步,清澈的河水与丰荣古城长相厮守,河流右岸郁郁葱葱的老树略显几分沧桑厚重。美丽的景致让大家纷纷拿出相机,把这一美丽的瞬间定格。当大家正忙着互相拍照时,向导李士友很有经验地告诉我们,这个季节雅鲁河的容貌是最美的,但是这里不是最佳的拍摄地点,如果向南走几公里,站在一座无名山上,能够俯瞰连绵十几公里的雅鲁河。他的提议一出,大家都纷纷赞同,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的王登友也跃跃欲试,想一览雅鲁河的全貌。

  大约20分钟后,我们来到了山顶,将雅鲁河的景色尽收眼底,涓涓细流冲击成的阡陌交错的河漫滩,煞是好看,一股清风吹过,即便是有天大的郁闷也烟消云散了。

  千百年来,静静流淌的雅鲁河养育着两岸勤劳朴实的人们,从远古织网捕鱼到今天的雅鲁河漂流,不知留下了多少人快乐的足迹。如今,撒网捕鱼仍旧丰富着很多人的业余生活,今年已经68岁的丰荣村村民杨树才下河捕鱼已经成了他生活的习惯。谈起捕鱼,老人快乐得像个孩子:“30年前,一网下去能打上来百八十斤,四五斤的鲤鱼随处可见,那个自在!”

  据了解,雅鲁河发源于大兴安领东麓滨洲铁路博克图西南沟的雅鲁伯图山,源头海拔1002米,顺着大兴安岭东坡流泻流经内蒙古牙克石市、扎兰屯市后流入碾子山区境内,后经龙江县注入嫩江,全长395千米,流域面积19640平方千米。

作者: 徐微 朱红 宋燕军 赵大伟    来源: 东北网-齐齐哈尔日报     编辑: 王辉

山城人呼唤人们保护金长城。
李士友(中)正在为村民讲解石臼在当年的用途。
建设中的金长城遗址公园。








东北网·齐齐哈尔新闻网


转帖于 2007-10-13 09:19:23 发表在分类:长城新闻
(48261次点击) | 编辑 | 删除 | 关闭匿名评论 | 标签:  



 评论
 · 发表新帖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