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岚晚晴
山石嶙峋径中镶,岚飞云卷凝紫霜;晚舟无人归夜路,晴月如水挂西窗。
11、行走在黄河两岸——芦芽山与汾河源
|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
|
在山西岢岚、五寨、宁武三县境内有一座美丽的山,那就是芦芽山,对此美景早有耳闻,今天既然有幸到此,理当去走访一番。我们从岢岚到五寨,想从五寨去东寨,没发现走错路,但却发现河流的方向与地图的不符,急切地盼望走上高高的分水岭,误打误撞地进入了五寨境内的芦芽山旅游区。
进入山沟后,越走绿色越浓重,景色也越美。弯弯的山路,真是一步一景,路旁低矮的泥巴农家房舍,与大山的粗狂和谐地交融在一起,是一种原始的美,一种不需雕琢的美,老锅嘴里不停地喊着:“拍下来,拍下来!这土房子入画”。山上的树多,石头也很奇特,对面的山上有两个酷似人形的山石,亲密地站在一起,仿佛在说着悄悄话,老锅起名“夫妻石”,等我们走近,路边的牌子上写着“情人谷”。一路走一路欣赏着蓝天白云下的原始森林,从山间的缝隙中可以看出没有融化的白雪,还有挂在山坡上的冰瀑,山上融化的雪水不断地汇入山间流淌的清涟河,河虽不宽,水不算大,但哗哗的流淌声在寂静的山谷中却显得很响亮。我俩一路发着啧啧的赞叹,除了一个“美”字,再无任何的文字可以形容。
走了大约有10公里,发现前边停着一辆中型旅游客车,车边有一条上山的石台阶,我俩也把车停在空场上,顺着台阶往上走,耳边忽然传来哗哗的流水声,寻声找过去,是一个巨大的冰瀑从山顶上直铺下来,皑皑的白光一眼望不到边,融化的雪水形成小溪,在冰瀑的边缘向山下流去,我试探着上到冰瀑上,怕发生“咔嚓”的意外,事实证明担心是多余的。我们继续向山上行进,不知道山上有什么,也不知道还要走多远,问了数个一同爬山的人都说是第一次来。
没有上山的路,我们沿着森林的空地,一步一步地朝上面走,冰雪的融化使得地面很泥泞,又湿又滑,越往上走树林越密,斑驳的阳光从树缝中透射过来,林间草地上夹杂着一片一片的白雪,横卧的石头和树桩上依附着厚厚的苔藓,苔藓很干净、很蓬松,老锅的大手一把抓不透。林间中随处可见的是长长的松塔,还有松塔生根发芽后长出的小松树,那真是一种良性循环,森林与水的依存关系在这里体现得十分明显。在这里你可以大口地呼吸,可以堪称是毫无污染、环境幽雅的天然氧吧。
芦芽山的海拔有2739米,这里有密布的原始森林,有鲜花盛开的高山草甸,有众多庙宇名胜,有珍奇动物和野生药材,这里是一块宝地。最适合到这里旅游的季节应该是夏季,当城市高楼被太阳烤得火热的时候,不妨来这里享受凉爽的空气,观赏荷叶萍的青翠,体验空中草原的浪漫。
我俩没有爬到山顶,也不知道路程究竟有多远,我们走过的是大半山腰还是小半山腰都无从知晓。有待来日考证。
下了山,赶巧碰上旅游车的司机在,我们与他攀谈,得知要去东寨须从我们进山的路返回,在一个什么庙的对面有个岔路,从那里翻过梁头便可到达东寨。有了司机的指点,我们顺利找到了去往东寨的路,那个路口从我们来的方向看十分不明显,而且也没有路牌,难怪我们一出溜就进了旅游区。
从五寨到东寨的路可以用惊、险、奇来形容,梁头之高难以言表,汽车在一面山坡上走了N多个S弯也没有到山顶,从高高的山上下望五寨县城,楼房就像一个个的火柴盒,如果不是耳边呼呼的风声,真有些坐在飞机上的感觉。
眼前又出现了原始森林的身影,在树林中、在山沟里、在山脚下都有大片的白色积雪未融化,我们来到了汾河源,这就是被誉为“晋地之根”汾河发源地。汾河是山西最大的河流,它从这里出发,流经六个地市,34个县市,全长716公里,在河津市汇入黄河。流域面积39741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养育了全省41%的人民。正因为有了源头无尽的泉水,才有了“汾河流水哗啦啦”的优美歌声,才能使近半个山西省人民的安康与富足,也才酿造了山西老陈醋的醇香。
汾河源的风光无限,森林与奇石交相辉映,有名的支锅石就在这里。三块大石头(一大二小)形成一个稳固的三角形,略有倾斜地傲立于巨石之上。这三石相互依靠了不知多少年,在这青山绿水的怀抱中,他们见证了太多的人间悲欢离合,也见证了大自然的沧桑巨变,只有它们始终巍然屹立。
老锅见到锅就有难以抑制的兴奋,三步并作两步地爬上溜滑的石头上,在支锅石之间蹲、钻、爬、推、蹬、举,各种形态俱全,各种招数全使,企图撼动稳如泰山的支锅石,然而是徒劳无功。在支锅石落座的岩石上,有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紫塞长城”,为明代为明正德七年(1512年)宁武关兵备张风翊所题,可见这里也是边关重地。
芦芽山值得看的地方很多,有千年冰洞,还有悬棺等,由于形色匆匆,我们没有真正认识芦芽山,有待来日,在芦芽山最美的时候,观褐马鸡的芳姿,听山谷中的鸟鸣,走遮天蔽日的林海,赏芦芽的秀美。(5月6日上午)
凤姐于
2007-06-10 18:20:20 发表在分类:
走街串巷 中
(49632次点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