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岚晚晴
 山石嶙峋径中镶,岚飞云卷凝紫霜;晚舟无人归夜路,晴月如水挂西窗。 

2007-03-23 Fri

9、海南拾零——走天涯到海角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天涯海角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北览万里长城,南游天涯海角,到了海南不去天涯海角实乃人生一大憾事也。
我们乘小船驶入一个海滩,一大片浑源的石头伫立在海水与沙滩上,在这分不清“天圆地方”的地方,我极力去寻找天涯海角的位置,在人头攒动的地方有一巨石,上刻有“天涯”二字,这就是传说中的“天之边缘”,在“天涯”右侧的一尖石上刻有“地角”二字,这便是“海之尽头”了。“天涯”与“海角”遥相呼应,像一对相视的恋人,难怪很多歌曲中都有关于天涯海角的誓言,如:
“我要一生一世与你相守,再也不用什么承诺,天涯海角我都会陪着你走”;
“走过天涯海角最后才知道,听得见你心在跳最重要”;
“我想走到天涯海角,到处把你找,不能让那花样良宵,轻轻溜跑”;
“我愿意随你到天涯海角,虽然岁月总是匆匆的催人老”;
“喜欢你叫我坐好叫我别跑,让我放心笑,从今以后天涯海角一起老”;
“挽你的手在我臂弯越过天涯海角,走进一个温暖地方名字叫做家”。
……
在巨石林立的沙滩上,还有一个颇有气势的大石头,那就是著名的“南天一柱”,这个我只有在贰元人民币上见到的图画,今天终于出现在我的眼前,虽然比想象中的伟岸逊色了一些,但却感觉到了它的亲切与温和。
在“南天一柱”的对面是“海判南天”的石刻,这里的“判”是通假字,应读成“伴”,这是天涯海角摩崖石刻群的第一块石刻。康熙53年,钦差苗曹汤三大臣为勘测《皇舆全览图》至此题刻铭志,这里应为海南岛的最南端。“天涯”为清代雍正年间崖州知州程哲所书,“海角”是民国时期王毅将军所书,而“南天一柱”是清宣统年间的知州范云梯所书。这些具有代表意义的石刻,构成了“天涯海角”的落脚点,使“天涯海角”名扬四海,成为内地人久慕的景观。
回望数百年以至一千年前,天涯海角是一个令人心酸落泪的地方。“鸟飞尚需半年程”的琼岛,因地处南天,孤悬海中,人烟稀少,荒芜凄凉,是朝廷流放犯人之地,被流放至此的人无不有走天涯去海角之感,“崎岖万里天涯路,野草荒烟正断魂”,正是当年的真实写照。
然而,今天的天涯海角早已洗刷了往日的凄凉,成为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的一景,能有机会去海南,无不以到天涯海角为旅程的最终目的。
当你身处“天涯”,面对大海时,感受到的是浩瀚南海送来的阵阵轻风,一波接一波的浪头,迎接着亘古不变的日出日落;当你背依“海角”,赤脚踩过沙滩时,耳边是惊涛拍岸的鸣响,潮起潮落中演出着人生悲喜交加的故事。如果你能够悠闲地在海滩上漫步,沐浴在带着几丝咸味的海风中,你会生出无限的遐想。任凭波涛的汹涌,任凭风云变幻,当你走过“天涯”,历经“海角”后,在你的人生路上还能有什么障碍呢?一切的烦恼和忧愁与天涯海角相比显得无足轻重。
天涯海角,是封建王朝的牢笼,是黎民百姓的地狱;
天涯海角,是新中国的乐土,是旅游者的家园。











凤姐于 2007-03-23 15:49:31 发表在分类:走街串巷
(48581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发表新帖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