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的老J
 从野人,到长城 

2006-07-17 Mon

正在消失的古堡-刘斌堡与永宁城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五)刘斌堡

离开了周四沟村,我们继续向西而行,大约在下午14时05分左右,我们到达了公路北侧的刘斌堡。在路边一家为“梦香食店”吃饭的休息间,我们考察了刘斌堡。

1.城堡

刘斌堡筑于万历三十二年,周一里,位于周四沟堡与永宁城之中,为南山、灰岭等口之喉吭。如今的刘斌堡已是乡政府所在地,规模较大,顺着公路沿伸足有1公里以上。老乡说,城墙大约在50年代被拆毁。

在刘斌堡乡中还残有一段城堡的东南角,这段墙体也被农院所包围。高达10米左右的墙角,夯土内芯非常厚实。南墙更为高大,东墙坍塌严重。刘斌堡原开有一道南门。

在东南墙角下的农院中住着一户农家,男主人名为沈洪恩,已有81岁,女主人名为雷富仙,也有75岁。我们走进院门时,发现女主人正与小狗嬉玩,其乐融融。

2.古遗迹

在刘斌堡中原曾建有泰山庙、火神庙、马王庙、老爷庙、城隍庙、龙王庙等古庙,这些古庙也同样毁于50年代。

(六)永宁城

在刘斌堡用完午餐,并稍作休息之后,我们顺公路向西南而行,便到达了永宁城,这也是这两日之行的最后一站。

1.城堡

据《雍正志》载,明永乐十一年置永宁县,属隆庆州。十二年建永宁城。十五年又于县置永宁卫,属宣府镇。宣德五年(1430年),薛禄奉命统兵移建永宁卫城,建后的新城围六里十三丈,高三丈五尺。到正统年间,才用砖石砌筑。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四十二年(1563年),参将方振委、杨大节重修,增四尺。万历十三年(1585年),此城曾由知县葛思貌添修过。后来,城四门倾坏,参将张国柱集夫役三千重修。

永宁城明设参将,清顺治八年设都司驻守。十六并县入卫。康熙三十二年,又并卫入延庆州。

永宁城周六里有奇,四面有门,东叫迎辉门,西曰镇宁门,南称宣安门,北名威远门。城池整齐,城中东西、南北两条主干道,城中建筑沿这两条主干道而布局。

周六里有奇的永宁城墙早在上世纪50年代前就被拆毁,仅仅剩下了东南一角的夯土墙芯。东南角是一座高大的角楼残基,角楼基向北还有一段50米左右的夯土墙,如今都已隐于绿树丛中。不协调的是,在东墙之中还嵌有一座理发馆没有拆除,使东墙未能完全亮出来。

2.古遗迹

永宁古城曾作为永宁卫,古遗迹应该较多,但却基本上被拆毁。凤凰阁北街新建的一条所谓“仿古”商业街,更是毁掉了一片片老宅,其代价是很惨痛的。如今老宅毁了,商业街“黄”了,实在是让人痛恨这个项目的决策者。

好在永宁凤凰阁西街和一些街巷两侧,还保留下了不少老宅,这些老宅砖砌门罩,饰纹瓦当,在一座农院内还见到精美的砖雕影壁。影壁虽没有在雕鄂堡所见到的雕有八仙形象,但整体还是很精致的。

据记载,在永宁古城中曾建有44座古庙,如今老乡只记住了其中的,三义庙、火神庙、老爷庙(古树下)、城隍庙、东岳泰山庙、娘娘庙、上帝庙等。这些古庙中,还却只有三义庙和火神庙幸运地保存了下来,而且还有一条以三义庙命名的街巷。

三义庙位于这条巷的南口,火神庙位于这条巷的北端。三义庙被围于农院之中,我们没能进入,但其大殿顶部为绿色琉璃瓦片和瓦当,可见当年十分壮观。

火神庙主殿和配殿都保存了下来,但其状况却不容乐观。由于南侧正建楼房,殿前简直就是一个建筑工地。配殿后墙与屋脊都已残塌,前墙也已被拆毁,倒象一座戏台一般,殿中堆满了建筑用材。主殿内墙残有壁画,画有火神的形象。

永宁城的中心是一座高大的玉皇阁,这座三层楼檐的阁楼,上铺绿色的琉璃瓦。这是永宁城的标志性建筑。如今玉皇阁又在维修之中。

在永宁城中,还一座来自西方的殿堂,这就是天主教堂。1993年延庆县人民政府将这座天主堂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天主堂大门紧闭,我们没有进入其中观看。





野人老J于 2006-07-17 08:57:51 发表在分类:正在消失的古堡
(48716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发表新帖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