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人对话
 大道之不行也久矣!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 

2004-12-04 Sat

《梨园岭明长城防御体系遗存搜索记》(二)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二)
梨园岭村故地重游,来不及发出多少感叹。环顾村口,简单整理了一下记忆,便立即沿着山路登岭。
一条山道向西上岭,然后向南绕过巨大的崖壁,继续向上。二十分钟后,长城豁然出现在头顶上方,我们的心情立即兴奋起来。
这段石砌城墙南北向,大部坍塌,保留较好的墙体有四米高,两米五宽,总长度粗估有二百米。墙体北端连接到一处高耸的崖壁下,最南端有一石砌敌台,敌台下方东向、南向都是巨大的深沟。
这道长城,正好横挡在山崖南侧较为平缓的山坡处,其他地方都是崖壁深沟,无法通过。一条古道由东向西横穿城墙,翻山西去。观察地形之后,马上理解了当年在这里修建一小段长城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由于不清楚它的正式名称,也不清楚这里是否属于沿河城十七处隘口之一,我们暂沿用这里老乡的习惯称呼:梨园岭村长城关卡。这里的长城海拔在1310——1350之间。
测量数据、拍照,一阵忙乱之后,立即沿山道继续向西北的火石球梁进发。
此时,腹中饥饿,一看时间,已经是下午1:30,用过午餐,沿古道继续上行。
这段古道,基本是石板或石阶路,有很明显的人工开凿和铺垫的痕迹,有些上坡的路基,甚至有一米多高。这种工程,绝非当地农民所能够承担的。在一些平坦的石板上,还有许多圆窝窝,野人提示我:这大概是跑运输的牲口蹄印。我曾看到过京西古道地面石头上“蹄窝”的照片,对照这里的蹄印形状,似乎不敢肯定。也可能是风化、雨水腐蚀所致。
据山下的护林员介绍,站在火石球梁上,便可以看见西北方向的那座并不在十五座沿字编号之列的无字敌楼。之所以称为火石球梁,是因为梁顶上的石头,很象圆圆的火石球。
沿古道翻上一座山梁,景象并非山下护林员介绍的那样“到了火石球梁顶上,就能看见西北的楼子了”,而是看到一堵巨大的石壁耸立在对面,有一公里宽。山道在石壁前通过很窄的崖口,延伸到崖下坡面,便被没膝深的枯叶埋没了。看来这条古道很久没有人走过,确实荒废了。
古道被覆盖了,只能凭借自己的判断前行。是从崖口爬上这个山崖能够看见敌楼呢,还是绕过这个山崖?还真的不好确定。
这时,走在前面的野人老J大喊起来:快看,这个崖口是人工建筑,象是关卡,墙体就象刚才的长城一样。
果然,仔细端详,崖口斜坡密密麻麻的荆棘枯枝中,显露出石砌城墙……


图片1:敌台
图片2:梨园岭村、山崖、敌台、古道





穷诗书于 2004-12-04 13:44:37 发表在分类:明边搜寻
(48127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发表新帖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