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人对话
 大道之不行也久矣!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 

2005-08-09 Tue

换个口味:乌鲁木齐——哈纳斯梦幻行(十二)(十三)完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十二)
哈纳斯四季不同景,春天百花争艳,夏季林海葱郁,秋季层林尽染,冬季银装素裹。如诗的草地,如涛的林海,如画的湖泊、如玉的冰峰,这些使你能够忘却尘世间的烦恼。
一九九五年,联合国的环保官员到哈纳斯考察,看到了哈纳斯迷人的风光,激动的说:“哈纳斯是当今地球上保存最好的自然景观,他的存在就在于向人们证明,人类曾经有过多么美好的栖身地,这是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她美丽的让人窒息”。从此,哈纳斯被誉为“人类最后一块净土”。
然而,我国某著名学者称哈纳斯为“东方的瑞士”,我对此大惑不解。我们是不是也应当按照对等的原则,称呼瑞士为“西方的哈纳斯”呢?我们为什么总是以西方为中心来考虑我们自己的事情呢?就连自然景观也要从这个角度去考虑,令人费解。
喀纳斯湖东南隅有一小码头,这里是进入湖区的唯一地点。游人们在排队等候上船,湖面上有游艇穿梭,湖岸四周松林密布,无路可寻。林内阴森潮湿,弥漫着腐败植物和湖水的味道,地上的枯枝腐叶厚厚堆积了一层,踩上去软软的向下塌陷,泥水汪汪。湖边一些大树根部被水长期浸泡,无力地歪倒在水中。一切都是这样原始、自然、和谐。
要想观看哈纳斯的湖光山色和远方友谊峰的冰山,就必须要攀登到湖西岸海拔2030米的特拉开特山峰上的观鱼亭。 友谊峰位于中、蒙、哈、俄四国交界处。山峰冰雪终年不化,峰下山坡有两处著名冰川——喀纳斯冰川和友谊峰冰川。由喀纳斯湖骑马向北66公里,便可到达友谊峰冰川下端。当然,那里仍然是我国领土,不会越界的。
蜿蜒18公里的盘山公路将我带到山峰的半山腰,再沿着山石台阶向上攀登。危险路段有木桥、木楼梯帮助你安全通过。大约一个多小时,便能汗流浃背的登上峰顶了。
登上观鱼亭,忽然感觉寂静下来,只有林涛声依旧,仿佛远离了世俗,人间的喧哗被抛在脚下烟云之外。四周瞭望,哈纳斯湖和周遍地形尽收眼底。两山之间南北狭长的地带,墨绿的湖水泛着银光,几条快艇拉出长长的白色水带。湖水北方尽头处有玉色雪峰耸峙,那便是阿尔泰山脉的最高峰——海拔4374米的友谊峰。
观鱼亭南望,喀纳斯湖南端有出水口,河水依地势弯曲下山,形成白色湍流。河床周遍松林环绕,巨石嶙峋。河水时分时合,至下方一公里处山势渐缓,在连续拐弯处形成了著名的月亮湾,湖水清澈碧绿,仿佛一颗新月形的玛瑙。
继续向东、西两边望去,山山相间,视野开阔,烟云缭绕,绿坡墨林,真是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如此沁人心脾的美景,几乎令我驻足难返。
看着脚下的哈纳斯湖水,使我联想起了传说中神秘的哈纳斯湖水怪。
(十三)
英国的尼斯湖常有神秘怪兽出没,至今尚未破解。与尼斯湖条件相当的哈纳斯湖,也有关于神秘水怪的传说,这几年随着哈纳斯知名度的增大,逐渐为众人所知。
上百年来,当地人传说着哈纳斯水怪的故事。在湖岸边喝水的马匹、羊只经常莫名其妙地失踪。有时,马匹的尸体在几天后能够从湖面上漂来。有人看见湖面上经常有巨大动物在游动。我记的五六年前在一个杂志上看到一篇有关哈纳斯湖怪的报道。杂志介绍说,在清代的地方志中便记载了湖怪的事情,当时有人看见水怪曾将整匹马和人拉入水中。
六十年代,曾有人在湖边树林里发现过巨大的鱼头骨架,最高处的直径接近两米。鱼头尚且如此,可见身体巨大,吞食马、羊等牲畜的可能性极高。
我认为,世界上许多动植物尚未被人类发现或感知,哈纳斯地区仍旧维持着原始的生态环境。哈纳斯湖巨大,远古时期遗存下来的巨大生物在这里完全有活动空间。况且哈纳斯湖水最深处达到188.5米,那里寒冷漆黑,完全是人类未知的世界。
经调查人员多次探察,并未发现水怪,到是发现了体形较大的哈纳斯湖的特产:大红鱼。目前,能够看到的这种鱼,体重有几十公斤,可以直接吞食鸡鸭。调查人员认为它的体形还不足以吞食牛马,因此以前的传说不可相信。但有人提出,体形巨大的大红鱼大约已经消失或减少,直径两米的鱼头骨架就是证据。马匹完全可以被拖入水中溺毙而死,然后被逐步蚕食,腐烂的尸体浸泡后可以重新浮上水面。
总之,这是一个未解的迷团,我们不一定要将它搞的水落石出,保留着一份神秘不是更好吗?
梦幻之旅结束了,我们并没有原路返回,而是在布尔津向西,沿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部边缘的217国道划出一道弧线,经乌尔禾的魔鬼城——克拉玛依——石河子——昌吉到达乌鲁木齐。
随后,我们又再次翻越天山,沿216国道奔向了南疆的博斯腾湖和库尔勒,继续饱览祖国的壮丽河山。

我回到家中,遥远而又梦幻的哈纳斯之行,依然历历在目,挥之不去,似乎就是发生在昨天的事情。沙漠上干燥的风、深夜明亮的星空、草原上的羊群、山坡上的森林、图瓦人的木屋、碧绿的哈纳斯湖水、溪水旁的枯木、远方白玉般的冰峰,依旧是那样清晰可见。
战国时期,在一部名为《列子》的书中,曾经描写了一群韩国宫娥唱着优美的歌声离开城门时的情景,令路人呆若木鸡、回味无穷:“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哈纳斯,韩娥余音是也,虽去,而绕梁三匝不绝。(完)



图片:博斯腾湖残照

本贴最后一次由诗书修改于2005-08-09 13:16:30



诗书于 2005-08-09 13:03:05 发表在分类:四方游记
(48744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发表新帖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