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实地辨略第一部分:平型关城和平型关口(一)
|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
|
平型关实地辨略
人们每每提起平型关,便会联想起八路军115师伏击日军的平型关大捷。但对于平型关的其他情况,却不甚明了。
我想,若将平型关划分为两个自然部分去了解,会显得更为通透。
第一部分:平型关城和平型关口。
第二部分:平型关大捷的战场。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有关平型关大捷的书籍层出不穷。若想了解当年的战斗经过,可以参考各种书籍。本人并非军事评论员或是专业撰稿人,因此,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去对当年的平型关大捷从军事思想、战略战术和政治影响等方面去分析。
平型关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仅从平型关主战场往返平型关城就须徒步翻山十六公里。在这种条件下,大部份人士没有机会实地探查凭吊。只阅读书籍,又略显空泛。
本人的目的,是根据自己的实地观察,再结合平型关的历史、地理概况和大捷的简单过程,对其做一简介,并配以图片说明。如此,可使没有来过此地的人士,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第一部分:平型关城和平型关口。
一、平型关一带的地形概况
平型关,是明代内长城的一处关口,位于山西省繁峙县横涧乡境内。
平型关的东南,是五台山山脉,西北,是恒山山脉。从灵丘盆地向西偏南至繁峙,两山之间有的狭长的低地。由繁峙再向西、南,就是广阔的忻定盆地。平型岭是灵丘与繁峙之间低地隆起的最高处,正好横挡在低地中央。
明代在此处修建了长城,并设置了平型关。平型关的长城向北进入浑源县,然后折向西南,经应县的凌云口、北楼口、大石口、小石口、茹越口,进入代县,到达雁门关。
长城的另一端由平型关向南,到达牛帮口一带开始分岔,向西南往龙泉关方向而去,向南到达吴王口后折向东,往涞源、紫荆关方向而去。
由灵丘县城向西至蔡家峪,基本是高地上的平原地带,由蔡家峪向南,开始沿山谷进入山区。这一带的山地完全是由黄土构成,向南大约在小寨村开始,山势抬升,山谷逐渐被厚重平缓的黄土层所取代,其中有一条很深的大沟,当地人称乔沟,这是向西通往平型关唯一的通道。乔沟长约5公里,应当是洪水冲刷形成的。实地观察,有30余米深,20余米宽,两旁是陡峭的黄土崖壁。沟内有较宽的土道通到老爷庙附近截止。
由老爷庙出乔沟,继续沿谷地向西盘旋上山,此地距平型关还有5公里的路程。
老爷庙的背后(北),是一座不高的山,人称老爷庙梁。
老爷庙梁对面(南),也有一座小山,无名,当年115师指挥所就建在山顶,现建有平型关大捷的纪念碑和纪念馆。
两山之间是平缓的黄土地,宽约1公里,乔沟就在其中。站在两山之上,看不到沟内的情况。
公路由老爷庙下向西几百米处,开始折向南,沿沙河蜿蜒通往30多公里外的牛帮口。这条公路在冉庄附近变为砂石土道,坑洼不平,小车经常“托底”,中途三次涉水穿越沙河,提议私家轿车最好不要由此经过。
由老爷庙向西是一条砂石土道,进入山地,平型岭就在对面。由岭上过关门再继续向西下山,约3公里处,这里就是平型关城。
本人到达这里时,由于道路不熟,又刚下过雨,车辆无法上岭,只能徒步前往。
平型关与关城在繁峙县横涧乡境内。而平型关大捷的主战场在关口外的东部山下,位于繁峙县横涧乡和灵丘县白崖台乡一带。
经过本人测量,平型关海拔约1500米,关城约1300米,战场900—1100米不等,灵丘县城约800米。此处面积广大,地势高低不均,因此我只能给出一个大概数值,供大家参考。
图片1:平型关周边地理态势草图
图片2:山下仰视平型关口。
诗书于
2005-05-21 12:27:05 发表在分类:
明边专论 中
(48275次点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