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您
访问
长城小站
!!
您当前的位置:
长城专题
->
长城数据库系统
->
历史年表
[
登录
]/[
注册
]
长城小站 历史年表
v0.3
更新历史
历史年表v0.3发布
历史年表v0.2发布
历史年表v0.1发布
关键词:
[ 相关链接 ]
·
中国长城文献资料数据库
·
中国长城建筑数据库
·
中国长城地理信息系统
·
长城小站谷歌长城专题
·
中国长城碑刻铭刻数据库
·
长城法律公文库
·
长城景区数据库
·
长城专家库
·
长城视频数据库
·
小站图书室
·
边墙史料书库
.. 阿伦主编
·
小站首页
导航栏
:
历史年表(首页)
大事年表
收藏
关于本年表
注意:公元前841前中国历史准确纪年尚有争议,前2070~前841期间暂用《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数据供大家参考,前2070之前数据依据各种科学测年法提供。实际使用建议参考更多资料。
公元前129502年
约
公元前135000 ~ 公元前129500
马坝人
马坝人是1958年在广东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西南三公里的狮子岩石灰岩溶洞内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人类化石,属早期智人。被发现的马坝人头骨可能是一位中年男性,呈卵圆形,无顶骨孔,眼眶上缘为圆弧形(与古尼安德特人相似),鼻骨相当宽阔,古人类型。伴生的脊椎动物化石有鬣狗、大熊猫、貘、剑齿象等19种。
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之末或晚更新世之初。马坝人化石为一头骨的颅顶部分,包括额骨和部分顶骨,还保存了右眼眶和鼻骨的大部分,属一中年男性个体。马坝人眉嵴粗厚,眶后部位明显收缩,额骨比顶骨长,表现出和直立人类似的原始特性。但它的颅骨骨壁较薄,颅穹窿较为隆起,脑量可能较大(估计超过北京人),又具有智人的进步性质。因而分类上可归于早期智人,代表直立人转变为早期智人的重要环节。马坝人遗址未发现有文化遗物。
马坝人,距今12.95万年至13.5万年,是介于中国猿人和现代人之间的一种古人类型,属早期智人,是直立人转变为早期智人的重要代表。马坝人属于中国东南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人类化石。
狮子岩的狮头峰也称前山,它是狮子岩的核心景点,“马坝人”头盖骨化石就是在这里发现的。狮头峰溶洞由下而上,共有五层,在第二层洞口竖着一座通过艺术 加工复原的“马坝人”胸像。“马坝人”距今约十三万年前,属旧石器中期的人类,称古人。“马坝人”虽然比起生活 在五十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仍然保持着猿人的特征:眉骨前缘向前突出,头顶盖低平, 前额部向后倾斜,口吻部阔平尖出。
在第三层银岩里出土了有几何印纹的陶片、残石器、箭镞、纺轮等新石器时期和属于与英德“青圹文化”同类型的螺壳和兽骨化石。银岩内还陈列了展示“马坝人”在约十三万年前洞居生活的塑像。
马坝人头骨形态虽然比北京猿人的进步,但也有许多性状与北京猿人相似,说明与北京猿人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与欧洲的一般尼人性状也有些相似,但存在着更大的差别。马坝人是华南地区一项重要的早期智人类型化石。
马坝人头骨的发现,扩大了中国远古人类分布范围,填补了中国华南人类进化系统上的空白,更完善了中国原始人类发展序列。
1961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国早期文明史年表
》
约
公元前200000 ~ 公元前26000
丁村人
中国北方的早期智人化石之一。包括1954年发现的3枚小孩牙齿和1976年发现的一块小孩顶骨残片。丁村遗迹在山西省襄汾县南约 5公里的丁村南的同蒲铁路两侧。1954年进行大规模发掘时在汾河东岸共发现十个石器地点,1976年又在汾河西岸发现了新的石器地点。
丁村人化石都发现于汾河东岸的54100地点的砂砾层中,这层砂砾位于有古土壤条带的黄土内。3枚人类牙齿属于约12、13岁的小孩。右上内侧门齿齿冠舌侧中 部低陷,两侧增厚并向内卷,使舌侧呈铲状,特称铲形门齿。舌侧接近齿根的部分有明显的舌侧隆突,由此延向切缘有两条指状突。右上外侧门齿也呈铲形,并有不明显分离的舌侧隆突。铲形门齿是黄种人和中国其他人类化石都具有的特征,与白种人显然不同。舌状隆突和指状突的发达程度则介于北京猿人与现代黄种人之间。齿根缺乏纵行浅沟,且较细小是与现代人相近的性质。右下第二臼齿,可能与两个门齿属于同一个体。齿尖分布为十字型。其相对高度比北京猿人大,咬合面的纹理不如北京猿人复杂。齿根尚未充分形成,但估计也较细弱。总之三枚牙齿的形态都介于北京猿人与现代人之间。
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进展,“丁村文化”的概念也形成了。这里出土的器物越来越多,构成了一套先祖亲手打制 成的旧石器,其中有生产类的,也有生活类的。这些器物进一步拓宽了考古学家的视野,被冠之“丁村文化”的这些器物分为三段,即早段、中段和晚段。这三段文化范围涵盖的年代,比那三枚牙齿又宽阔了好多。
丁村遗址内不同的地点、地层,都出现了大量的石制品,而且主要类型、典型代表器物之间,都存在密切的传承关系。根据地层的早晚,我们一般分为早段、中段和晚段。
丁村文化早段,属于旧石器时代初期晚段,分布在丁村遗址北部,塌河崖一带和04:05 地点一带。石器有大三棱尖状器、大尖状器、斧状器、宽型斧状石球、刮削器、双阳面石器等,距今30万年左右。
丁村文化中段,属旧石器时代文化中期,分布在丁村周围及汾河两岸的第三阶地里,新发现的04:01地点也属这个时期。它的石器与早段一脉相承,无论类型、石料、打制方法都非常一致,只是处于不同的地层里,距今十万年左右。
丁村文化晚段,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在汾河西岸的77:01 地点。在这一地点,出现了两种石器类型,一种是传承了丁村文化传统的粗大石器,另一种是以燧石为原料制作的典型的细石器,器形包括锥钻、尖头、刮刀、雕刻器、修背小刀等。虽然至今还没有搞清楚这些细石器的来历,但很显然,丁村文化的晚段是两种不同文化的融合体,传统的丁村文化在接受新的文化类型的同时,走向了更高的境界。这一地点的年代,经过测定距今两万六千多年。
按照石器的使用类型分类,一般不外乎砍砸、刮削、挖掘等,大概有尖、刃、钝三类。或挖植物的根茎、砍砸植物的果食,或宰杀动物、割刮皮肉,再就是用于狩猎,如丁村的石球。总的来说,丁村文化的石器类型,组合了人类生存必需的全部功能,表现出丁村人的勤劳和智慧。
通过几十年、几代人对丁村遗址所做的大量工作和研究,证实丁村遗址不是仅限于汾河东岸单一的中期文化的11个地点,而是扩及汾河两岸,时代包括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晚期,地点多达30多个的大型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群。丁村人的年代也不是以前所说的十多万年,而是从几十万年前就开始,一直承袭流传至新石器时期。这种情况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
《
中国早期文明史年表
》
[ <<
公元前129503年
]
[
公元前129501年
>> ]
[
返回
]
[
返回
]
Power by
长城小站
,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