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 发新帖 :: 刷新 :: 小站首页 :: 登录/注册

紫荆关调研一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之所以选择在9月22日出行是因为1940年9月22日晚20时,著名的涞灵战役打响,战至25日,我八路军杨成武部一举全歼日军驻东团堡士官教导队170余人,史称东团堡歼灭战。69年后的同一个9月,我要去看看当年抗日杀敌的战场。所以22凌晨4时10分,我和长风,还有带上星星从北京驾车出发。当天对长城的考察全部安排在紫荆关。
  界定于1949年之前的摄影作品,我们所收集和看到的紫荆关历史照片为:
  1,革命摄影家,杰出的战地记者沙飞拍摄的八路军屡次收复紫荆关的作品;
  2,1930年“燕下都考古队”拍摄的紫荆关照片;
  3,1900年至1902年期间,德国驻华全权大使A.V.穆默的作品;
  4,日军侵华期间拍摄的照片。
  此外,2004年对紫荆关维修曾经有过一次大讨论,据说专业部门会有更多紫荆关照片,但我们一张没看到。
  上述“燕下都考古队”拍摄的紫荆关照片是随手的精品收藏。燕下都位于易县城东南方向,是古燕国的国都。据资料记载,自清道光、咸丰年间就有大量珍贵文物出土。一时间民间小贩、古董商人云集。很多珍贵文物被廉价“收购”,转卖于夷人。为保护文物防止盗掘,1930年“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组织了“燕下都考古队”,由马衡先生主持工作,傅振伦先生等参与其间。除了燕下都,考古队的足迹也涉及易县周边的紫荆关、清西陵等文物古迹,因此留下了1930年紫荆关的历史照片。因为是专业考古人员之手,这批照片显得格外珍贵。但是经过近80年的变迁,除北门变化较小外,其他老照片上的长城建筑均已面目全非。
  随手收藏“紫荆关C”这张片子,中间为一城门。从拱门与墙高比例来看,非常高大。城台上面站立了6个人,从行止看都是考古队的成员。右侧为一段整齐的毛石墙。现场判明“紫荆关C”是二重门北的水门,其西侧紧邻“紫塞金城”门。照片从北向南正逆光拍摄。据老乡介绍,左侧房屋是一座寺庙,现已不存。路面因为铺水泥,比原来的有所升高。老照片中前景的方石推测是通往“紫塞金城”门的小石桥,石桥现在仍存,但不好拍摄。


本贴最后一次由老普修改于2009-09-25 20:17:03

img_file=/photo/upload/2009/09/12538745600.jpg



本帖由 老普2009-09-25 18:29:20发表


瞪大了眼睛关注!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本帖由 诗书2009-09-25 21:46:19发表


关于马衡、傅振伦他们的燕下都挖掘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可参见今年刚出的9月号的《紫禁城》杂志中我的文章。



本帖由 随手2009-09-25 19:51:31发表


出了没?网上查不到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没有电子版就买一本来读读



本帖由 老普2009-09-25 20:14:59发表


这个杂志是故宫办的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较保守,还没被电子化。
见面送你一本。



本帖由 随手2009-09-25 21:51:52发表


多谢,又有免费杂志看了。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本帖由 老普2009-09-26 00:32:38发表


精彩!四项任务完成了一项,期待另外三项的调研.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本帖由 老成2009-09-25 19:21:01发表


补图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img_file=/photo/upload/2009/09/12538747220.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09/09/12538747221.jpg



本帖由 老普2009-09-25 18:32:02发表


赞叹!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本帖由 阿印2009-09-25 23:18:30发表


老哥辛苦!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本帖由 杨轶(俊祥)2009-09-25 20:01:04发表


这张新照片所在地我们都去过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老照片原来是这里,谢谢老普的考察!



本帖由 随手2009-09-25 19:49:20发表



www.thegreatwall.com.cn 提供支持    版本:greatwallv2.0.0
Time: 0.057435989379883 S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