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ficial Name:
五马沟壕堑WuMaGouHaoQianOur Name:
边墙 / BianQiang
Other Name:
/
Period:明 / Ming Dynasty 1368~1644
Location: 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县,高庙镇水槽沟西山山腰土路东侧边墙哑豁处——高庙镇五马沟西山岭顶 / QingHaiSheng,HaiDongDiQu,LeDuXian,GaoMiaoZhenShuiCaoGouXiShanShanYaoTuLuDongCeBianQiangYaHuoChuGaoMiaoZhenWuMaGouXiShanLingDing
[
Looking Local List]
Details:长城类别:界壕壕堑
起点经纬高度:东经:° ′ 北纬:° ′ 海拔:
终点经纬高度:东经:° ′ 北纬:° ′ 海拔:
墙体走向:该段壕堑起自五马沟东山山腰土路东侧边墙哑豁处,整体上呈东北至西南走向,绵延下山直到五马沟沟底,然后又经过五马沟转而上山,直到五马沟西山岭顶。
建筑方式:该段壕堑一直处于比较平缓的山腰,壕堑的建筑方式一般依山势从高处向下削挖,北侧或西北侧靠近山梁,壕堑堆土堆放在低处,南侧或东南侧形成土垄,垄一般为人工堆积而成,无明显的夯筑痕迹。壕堑现存剖面呈“U”形。壕堑口宽6.2米,底宽2.5米,高6米。垄底宽3.1米,顶宽1.7米,高0.5米-1.2米。
分段描述:该段壕堑东北起自GPS0349点,止于GPS0368点,全长1769米。根据保存现状和走向分为十九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GPS0349点,止于GPS0350点,长163米。壕堑消失。方向218°,东北至西南向。0米-106米因修路山间土路,壕堑完全被土路破坏。106米-163米段道路坍塌土掩埋壕堑。
第二自然段:起自GPS0350点,止于GPS0351点,长197米。壕堑保存差。方向225°,东北至西南向。0米-21米壕堑西北侧削挖的斩山印痕高7米,底部平台宽5.2米。平台上及斩山削挖的斜坡上挖有育林坑。21米-31米段出现雨水长期冲刷形成的冲槽,深2.2米-4米,底部平台被破坏。31米-81米段底部平台变成斜坡,坡度51°。81米-110米段出现冲槽,斩山削挖的印痕和底部平台完全消失,冲槽深4米-21米。110米-179米段平台宽5.2米,呈斜坡状,坡度15°,斩山削挖的印痕高13米。
第三自然段:起自GPS0351点,止于GPS0352点,长131米。壕堑保存差。方向241°,东北至西南向。壕堑被整平利用为土路,下面被削成直壁,下切高0.5米-0.7米。道路宽1.5米-2米,现为废弃。斩山削挖的坍塌印痕高13米。0米-4米斩山印痕下斜坡处自然形成冲沟,深4米。14米-16米段处形成冲槽。50米-75米段斩山底部平台边缘被冲毁,坍塌2.1米-3米。42米-50米段底部平台宽6.1米,斩山削挖的印痕高6米。79米-131米段底部平台被冲毁,斜坡坍塌3米-4.8米,宽1.2米-3.8米。
第四自然段:起自GPS0352点,止于GPS0353点,长38米。壕堑保存差。方向207°,东北至西南向。修建道路平台底部被削成直立状,斩山削挖印痕高6米,平台宽3.8米。
第五自然段:起自GPS0353点,止于GPS0354点,长45米。壕堑保存差。方向135°,西北至东南向。0米-14米段壕堑北侧斩山印痕高6米,底部平台宽2.3米。14米-45米段斩山印痕高12米,底部平台宽1.2米,平台外沿坍塌。
第六自然段:起自GPS0354点,止于GPS0355点,长42米。壕堑保存差。方向217°,东北至西南向。斩山印痕高15米,底部平台边缘坍塌,宽1.2米。
第七自然段:起自GPS0355点,止于GPS0356点,长80米。壕堑消失。方向150°,西北至东南向。山体大面积滑坡,坍塌高度为46米。
第八自然段:起自GPS0356点,止于GPS0357点,长68米。壕堑保存差。方向237°,东北至西南向。山体坍塌高度高18米,有小路从壕堑上面斜向穿过,路宽0.4米。0米-17米段出现坍塌,深22米。
第九自然段:起自GPS0357点,止于GPS0358点,长36米。壕堑保存差。方向193°,东北至西南向。壕堑上部斩山削挖印痕高16米,底部平台被坍塌土掩埋。
第十自然段:起自GPS0358点,止于GPS0359点,长27米。壕堑保存差。方向241°,东北至西南向。壕堑上部斩山坍塌印痕高18米,底部平台变成斜坡,比较陡峭。
第十一自然段:起自GPS0359点,止于GPS0360点,长32米。壕堑保存差。方向228°,东北至西南向。壕堑北侧占山印痕坍塌,坍塌高16米。
第十二自然段:起自GPS0360点,止于GPS0361点,长25米。壕堑保存差。方向250°,东北至西南向。斩山印痕高16米,平台坍塌已无存。
第十三自然段:起自GPS0361点,止于GPS0362点,长162米。壕堑保存差。方向236°,东北至西南向。斩山印痕高16米。18米-22米段形成冲槽,115米-126米、135米-143米、158米-162米,雨水冲刷形成多处冲槽。40米-162米斩山印痕高7米,底部平台宽2.2米-4.2米。
第十四自然段:起自GPS0362点,止于GPS0363点,长57米。壕堑保存差。方向255°,东北至西南向。0米-13米段底部平台边缘坍塌,13米-57米段斩山削挖的印痕高7米,底部平台成斜坡状,坡度102°。
第十五自然段:起自GPS0363点,止于GPS0364点,长93米。壕堑保存差方向243°,东北至西南向。0米-34米段,斩山削挖的印痕高7米,底部平台成斜坡状,坡度26°,34米-93米段壕堑被整修为水平道路穿过,路宽0.6米,挖有水平槽和育林坑,间距2米。从起点向西南93米处与冲沟合为一体。
第十六自然段:起自GPS0364点,止于GPS0365点,长114米。壕堑消失。方向230°,东北至西南向。0米-83米段壕堑从五马沟穿过。84米-114米段壕堑穿过沟西台地边缘到五马沟西山底下水渠边,水渠宽3米。
第十七自然段:起自GPS0365点,止于GPS0366点,长280米。壕堑保存较差。方向265°,东北至西南向。壕堑沿五马沟水渠缘而上山,到山腰部位,壕堑所在位置北侧为山梁,斩山削挖的壁在北侧或东北侧,壕堑掘土堆在南侧,形成南垄。壕堑底部平台呈斜坡状,宽2米-3米,壕堑口宽6.2米,底宽2.6米,残存的削挖印痕高5米。南垄底宽4.2米,顶宽1.7米,深1.2米。
第十八自然段:起自GPS0366点,止于GPS0367点,长26米。壕堑保存差。方向229°,东北至西南向。壕堑和垄被山体滑坡坍塌掩埋,山腰削挖印痕高4米,底部平台宽5.2米。平台上面蒿草生长茂盛。
第十九自然段:起自GPS0367点,止于GPS0368点,长153米。壕堑消失。方向287°,东南至西北向。壕堑从山腰直上山梁顶部。山梁西侧有一条宽8米的废弃道路南北向穿过,西侧山梁顶部有宽10米大豁口,由于自然破坏,斩山削挖的印痕无存,比较陡峭,平台消失。
与周边长城墙体、烽火台、关堡等的位置关系:五马沟壕堑东北和水槽沟壕堑相连,西南和大堂沟壕堑承接。
墙体类别:壕堑
结构特点及构筑方式:
现状:
Type:
Protection Level:无
Content:
Memo:
Other Records:
Distribution:
visit location in Tianditu Map[recommend] Distribution:
visit location in Tencent QQ Map Distribution:
visit location in Google MapDistribution:
visit location in Baidu MapNational ID:632123382202170016
Action:[
Save in Data Basket ]
Picture:
Click the thumbnail to view the Big Pic. Click the Big Pic to Hide the Big Pic
Photo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