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you Visit www.thegreatwall.com.cn!!     Location:EN Version->The Great Wall Architecture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Database[ Login ]/[ Register ]  
 Home :: Regional Index :: List :: Search :: My Data Basket :: Favorite/My Favorite :: Recent Changes :: :: Login
Official Name:碾线沟壕堑
NianXianGouHaoQian
Our Name:边墙 / BianQiang
Other Name: /
Period:明 / Ming Dynasty 1368~1644
Location: 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县,芦花乡脑那沟西侧山顶顶部碾线岭土路西侧——芦花乡碾线沟西侧山梁白崖坪岭顶部土路东侧 / QingHaiSheng,HaiDongDiQu,LeDuXian,LuHuaXiangNaoNaGouXiCeShanDingDingBuNianXianLingTuLuXiCeLuHuaXiangNianXianGouXiCeShanLiangBaiYaPingLingDingBuTuLuDongCe
         [Looking Local List]
Details:长城类别:界壕壕堑 起点经纬高度:东经:° ′ 北纬:° ′ 海拔: 终点经纬高度:东经:° ′ 北纬:° ′ 海拔: 墙体走向:该段壕堑起自碾线沟东侧碾线岭顶部土路的西侧,即脑那沟壕堑的止点,呈东南至西北走向沿着山脊逐渐下降至碾线沟沟底,转而沿着碾线沟西侧山体逐渐上山,蜿蜒穿行,直到碾线沟西侧山梁白崖坪岭顶部土路东侧。 建筑方式:该段壕堑建筑方式与在平地上掘地挖土堆积在壕堑两侧不同,它是充分利用山体自然走向一般修在山脊腰部在靠近山脊一侧斩山形成坡度较大的陡坡,在斜坡下挖掘壕堑,堆土放在壕堑西南侧,一般形成西南垄。靠近山坡上部的壕堑由于山体比较陡峻不易攀爬逾越,壕堑修得比较窄,而靠近山坡下部的壕堑由于地势较为平缓,壕堑一般修得比较宽。壕堑的修筑是因地制宜,原则是省工省力。壕堑截面呈“V”形。壕堑口宽6.2米-7.8米,底宽3.3米-4.6米,深0.5米-1.6米,斩山印痕高度6米-8米。西南垄底宽5.1-6.7米,顶宽1.7-2.4米,高0.5米-1.6米。 分段描述:该段壕堑起自GPS0250点,止于GPS0284点。全长2609米。根据保存现状和走向分为三十二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GPS0250点,止于GPS0252点,长37米。壕堑保存差,方向287°,东南至西北向。壕堑和垄被掩埋成平台呈斜坡状,斜度为46°,比较陡峭。斜坡上部残存的斩山印痕高8米,长满冰草、蒿草等植物。 第二自然段:起自GPS0252点,止于GPS0253点,长50米。壕堑保存较差。方向344°东南至西北向。0米-15米段壕堑和土垄存在,壕堑口宽6.2米,底宽3.3米,壕堑东北侧残存的斩山印痕高8米。垄底宽5.1米,顶宽1.7米,高1米。15米-50米段土垄消失,壕堑被人为填平,此处挖有育林槽,斩山印痕高10米,平台宽5米。 第三自然段:起自GPS0253点,止于GPS0255点,长148米。壕堑保存差。方向257°,东北至西南向。0米-116米段壕堑和垄均不存在,残存坍塌印痕高17米。116米-148米段坡下出现平台,平台宽4.2米,斩山印痕高8米。本段西南0.37千米为碾线沟堡。 第四自然段:起自GPS0255点,止于GPS0256点,长71米。壕堑保存较差。方向313°,东南至西北向。0米-19米段山脊下出现平台,平台宽4.6米,形成的斩山印痕高9米。19米-30米段壕堑口宽7.8米,底宽4.5米,壕堑北侧残存的斩山印痕高6米。南垄底宽6.7米,顶宽2.4米,高1.8米。30米-71米段垄被黄土坍塌掩埋致使消失。壕堑残存部分,延伸到冲沟。壕堑内植物生长茂盛。从起点向34米处出现水冲大坑,坑径4米,深4米。 第五自然段:起自GPS0256点,止于GPS0257点,长37米。壕堑保存差。方向258°,东北至西南向。0米-27米段土崖下平台成斜坡状,斩山印痕高27米。27米-37米段仅存坍塌印痕,高27米递减为12米。前方出现土崖,高26米,其北侧20米处为土崖。 第六自然段:起自GPS0257点,止于GPS0258点,长70米。壕堑保存较差。方向336°,东南至西北向。0米-37米段壕堑口宽5.8米,底宽3.6米,斩山印痕高5.2米。土垄底宽4.1米,顶宽1.5米,高0.4米。37米-77米段垄消失,壕堑变成斜坡平台。44米-48米段斩山印痕高10米。60米-70米段为水冲凹坑,深4米。 第七自然段:起自GPS0258点,止于GPS0259点,长124米。壕堑保存差。方向255°,东北至西南向。平台已坍塌无存,残存的斩山印痕高22米递减为9米。 第八自然段:起自GPS0259点,止于GPS0260点,长34米。壕堑保存差。方向284°,东南至西北向。平台已坍塌无存,山脊下残存的斩山印痕高9米-14米。 第九自然段:起自GPS0260点,止于GPS0261点,长77米。壕堑保存较差。方向310°,东南至西北向。0米-30米段山坡底部形成平台,平台宽5.4米,残存的斩山印痕高14米。30米-50米段壕堑口宽5.5米,底宽2.9米,斩山印痕高6米。土垄底宽4.7米,顶宽1.7米,残高0.5米。50米-77米段土垄消失,平台宽7.3米,斩山印痕高9米。 第十自然段:起自GPS0261点,止于GPS0262点,长44米。壕堑保存差。方向6°,西南至东北走向。0米-16米段斜坡下残存平台。16米-20段出现冲刷凹坑,坑深4米。20米-44米段坡下平台经过后期人工平整,斩山印痕高9米。 第十一自然段:起自GPS0262点,止于GPS0263点,长25米。壕堑保存差。方向9°,西南至东北走向。0米-25米段山脊下平台呈斜坡状,平台宽4.5米,斩山印痕高7米。 第十二自然段:起自GPS0263点,止于GPS0264点,长39米。壕堑保存较差。方向309°,东南至西北向。壕堑口宽5.4米,底宽3.3米,斩山印痕高6米,南垄底宽5.1米,顶宽1.9米,高0.6米。 第十三自然段:起自GPS0264点,止于GPS0265点,长15米。壕堑保存差。方向330°,东南至西北向。土崖下出现平台,平台呈斜坡状,斩山印痕高6米。 第十四自然段:起自GPS0265点,止于GPS0266点,长21米。壕堑保存差。方向23°,西南至东北走向。山坡底部形成平台,平台呈斜坡状,平台宽4.1米,平台前沿有冲刷形成的土崖,将平台破坏,土崖高22米,宽4.5米-2.4米。 第十五自然段:起自GPS0266点,止于GPS0267点,长22米。壕堑保存差。方向314°,东南至西北向。土崖下平台被断崖崩落,斩山印痕被下切2米,被开凿成引水渠,水渠宽0.5米,深0.5米。 第十六自然段:起自GPS0267点,止于GPS0268点,长31米。壕堑保存差。方向314°,东南至西北向。0米-31米段土崖下形成平台,平台呈斜坡状,宽5.6米。平台北侧斩山印痕高12米。 第十七自然段:起自GPS0268点,止于GPS0269点,长62米。壕堑保存较差。方向297°,东南至西北向。0米-9米段壕堑和西南侧堆土形成的土垄清晰可见,壕堑口宽5.1米,底宽2.4米,壕堑残存的斩山印痕高12米。土垄底宽4.7米,顶宽2.1米,高0.5米。9米-62米段平台宽6.4米,土崖边的斩山印痕高16米,一条水渠将壕堑下切深度1.6米,水渠宽1.1米。 第十八自然段:起自GPS0269点,止于GPS0270点,长165米。壕堑消失。方向240°,东北至西南向。0米-9米段土崖下为水刷大坑,坑深4米。9米处为东西向的引水渠。9米-57米段为耕地。引水渠冲刷槽宽1.2米,深6米。57米-130米段为碾线沟沟谷。下切耕地高度16米,130米-165米为梯田,种植白杨树。 第十九自然段:起自GPS0270点,止于GPS0271点,长69米。壕堑保存差。方向211°,东北至西南向。土崖下为一斜坡,斩山印痕高14米。 第二十自然段:起自GPS0271点,止于GPS0272点,长43米。壕堑保存较差。方向270°,东至西向。0米-20米段土崖下出现平台,平台宽5.2米,斜坡上部残存的斩山印痕高6米。20米-26米段斜坡下平台出现水沟沟槽,深2米。40米-43米段北侧斩山印痕被田埂破坏。壕堑大部分被耕地田埂掩埋,残宽1.6米。垄底宽4.4米,顶宽2.4米,残高0.6米。 第二十一自然段:起自GPS0272点,止于GPS0273点,长114米。壕堑消失。方向310°,东南至西北向。山坡上被平整为梯田,种植小榆树苗、苜蓿和柠条。 第二十二自然段:起自GPS0273点,止于GPS0274点,长60米。壕堑保存较差。方向320°,东南至西北向。0米-33米段壕堑口宽6.3米,底宽3.3米,其北侧土崖下斩山印痕高5米。南垄底宽5.5米,顶宽1.8米,高1.2米。33米-44米段山脊下的平台宽4米,斩山印痕高6米。44米-60米段平台被雨水冲刷形成的冲槽冲毁,平台宽1.2米-1.5米,斩山印痕高6米。 第二十三自然段:起自GPS0274点,止于GPS0275点,长22米。壕堑保存差。方向270°,东至西向。0米-3米段出现水冲大坑,坑深1.5米。3米-22米段山坡下平台形成斜坡状,残存的斩山印痕高7米。 第二十四自然段:起自GPS0275点,止于GPS0276点,长110米。壕堑保存较差。方向289°,东南至西北向。0米-83米段壕堑和西南垄清晰可见,壕堑口宽4.7米,底宽2.7米,斩山印痕高6米,南垄底宽4.6米,顶宽1.9米,残高0.4米。坡上挖有水平槽,垄上挖有条形状育林坑,种植红刺。83米-110米段西南垄消失,形成平台,平台宽5米,斜坡上斩山印痕高6米。坡下40米处为退耕还草耕地。 第二十五自然段:起自GPS0276点,止于GPS0277点,长42米。壕堑保存差。方向276°,东南至西北向。0米-42米段坡上长满红刺。 第二十六自然段:起自GPS0277点,止于GPS0278点,长61米。壕堑保存差。方向290°,东南至西北向。0米-43米段平台成斜坡状,平台宽4米,斩山印痕高7米,平台前沿种满柠条。43米-61米段壕堑清晰可见,壕堑口宽4.7米,底宽2.3米,其东北侧残存的斩山印痕高5米,垄底宽3.7米,顶宽1.1米,残高0.4米。 第二十七自然段:起自GPS0278点,止于GPS0279点,长53米。壕堑保存差。方向314°,东南至西北向。0米-10米段坡上平台宽2.5米-0米,坡上10米上方斩山印痕处挖有一个窑洞。10米-30米段斩山印痕被平整为耕地,残高3米。30米-47米段平台前沿为一冲沟。47米-53米段斩山印痕高4米,平台消失。 第二十八自然段:起自GPS0279点,止于GPS0280点,长33米。壕堑保存差。方向226°,东北至西南向。起点处有一小路穿过。平台呈斜坡状,平台宽4.7米,斩山印痕高6米。 第二十九自然段:起自GPS0280点,止于GPS0281点,长78米。壕堑保存差。方向285°,东南至西北向。山脊下平台宽4.2米,斩山印痕高6米。4米-15米段平台前沿出现冲槽,深6米。从起点向东南78米处开始出现平台,平台宽6米,斩山印痕高6米。 第三十自然段:起自GPS0281点,止于GPS0282点,长172米。壕堑保存差。方向290°,东南至西北向。0米-92米段山脊下平台宽6米,呈斜坡状,坡度较缓,斩山印痕高6米。92米-172米段平台完全变成斜坡,斩山印痕高14米。 第三十一自然段:起自GPS0282点,止于GPS0283点,长65米。壕堑保存较差。方向249°,东北至西南向。壕堑口宽5.1米,底宽3.4米,残存的斩山印痕高4米,壕堑内长满冰草、红刺。垄底宽5米,顶宽2.2米,高0.6米。 第三十二自然段:起自GPS0283点,止于GPS0284点,长84米。壕堑保存差。方向291°,东南至西北向。平台成斜坡状,平台宽5.8米,残存的斩山印痕高4米,壕堑内长满黄刺、柠条等。74米-84米段壕堑被上方的土路掩埋,此时壕堑已至碾线沟西侧山脊顶部。 与周边长城墙体、烽火台、关堡等的位置关系:碾线沟村壕堑东南与脑那沟壕堑相接,西北与白崖沟壕堑相连。壕堑起点向西南0.897千米处为碾线沟烽火台。碾线沟村壕堑西南0.37千米处为碾线沟堡。 墙体类别:壕堑 结构特点及构筑方式: 现状:
Type:
Protection Level:无  
Content:
Memo:
Other Records:
Distribution:visit location in Tianditu Map[recommend]
Distribution:visit location in Tencent QQ Map
Distribution:visit location in Google Map
Distribution:visit location in Baidu Map
National ID:632123382202170012
Action:[ Save in Data Basket ]
Picture: Click the thumbnail to view the Big Pic. Click the Big Pic to Hide the Big Pic
碾线沟壕堑     Caption:碾线沟壕堑
Photo Time:2008-06-11 18:16:57
Photo Contributor:青海省文物局
[Open in New Window]  
Caption:碾线沟壕堑
loading images --Please wait...
碾线沟壕堑     Caption:碾线沟壕堑
Photo Time:2008-06-11 17:54:44
Photo Contributor:青海省文物局
[Open in New Window]  
Caption:碾线沟壕堑
loading images --Please wait...
碾线沟壕堑     Caption:碾线沟壕堑
Photo Time:2008-06-11 16:56:07
Photo Contributor:青海省文物局
[Open in New Window]  
Caption:碾线沟壕堑
loading images --Please wait...
碾线沟壕堑     Caption:碾线沟壕堑
Photo Time:2008-06-11 17:57:22
Photo Contributor:青海省文物局
[Open in New Window]  
Caption:碾线沟壕堑
loading images --Please wait...
碾线沟壕堑     Caption:碾线沟壕堑
Photo Time:2008-06-11 15:01:46
Photo Contributor:青海省文物局
[Open in New Window]  
Caption:碾线沟壕堑
loading images --Please wait...
碾线沟壕堑     Caption:碾线沟壕堑
Photo Time:2008-06-11 16:57:10
Photo Contributor:青海省文物局
[Open in New Window]  
Caption:碾线沟壕堑
loading images --Please wait...
碾线沟壕堑     Caption:碾线沟壕堑
Photo Time:2008-06-11 17:17:23
Photo Contributor:青海省文物局
[Open in New Window]  
Caption:碾线沟壕堑
loading images --Please wait...
碾线沟壕堑     Caption:碾线沟壕堑
Photo Time:2008-06-11 13:52:45
Photo Contributor:青海省文物局
[Open in New Window]  
Caption:碾线沟壕堑
loading images --Please wait...
Photo Links:

 the Page History :: Edit Photo :: Manager Area: Confirm :: Restore :: Delete
 评论/讨论/留言区 :: 发表新帖 :: 刷新 :: 回到顶部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v0.1 2003; v1.3 2022.05 ; © 2003~2022,www.thegreatwall.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