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ficial Name:
毕家滩长城1段BiJiaTanChangCheng1DuanOur Name:
/
Other Name:
/
Period:汉
/ Han Dynasty 206 B.C.~316A.D.
Location: 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起点:柳湖乡西北9.95千米处止点:柳湖乡西北11.8千米处 / GanSuSheng,JiuQuanShi,YuMenShi,QiDianLiuHuXiangXiBei995QianMiChuZhiDianLiuHuXiangXiBei118QianMiChu
[
Looking Local List]
Details:长城类别:墙体
起点经纬高度:东经:097° 35′ 北纬:40° 25′ 海拔:1257
终点经纬高度:东经:097° 32′ 北纬:40° 26′ 海拔:1262
墙体走向:该段长城总体走向为东南-西北,从第三自然段634米处(第0220点)始,墙体走向由东南-西北走向拐向正西延伸;从第十七自然段169米处(第0240点)始,墙体走向拐向西偏北25°延伸。
墙体类别及构筑方式:该段墙体为红柳或胡杨枝夹沙土分层叠筑而成,红柳或胡杨枝层厚0.12米-0.20米,沙土层厚0.08米。
墙体类别:土墙
结构特点及构筑方式:无完整典型剖面。该段墙体为自然基础,墙体底宽3米-10米,顶宽0.60米-2.50米,残高0.10米-1.60米。
该段长城墙体起自第0217点,止于第0259点,全长3930.20米,根据保存现状和其特点,分为18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起自第0217点,止于第0218点,长329米,保存较差。该段墙体所在区域为盐碱地草滩,南侧分布有红柳灌丛沙丘,墙体坍塌呈土垄状,土垄上长满骆驼刺等碱生性植物,局部顶部残存有红柳枝,底宽3米,顶宽0.90米,残高0.40米-1.10米。
第二自然段:起自第0218点,止于第0219点,长1040米。该段因洪水冲毁、盐碱侵蚀、沙丘湮埋破坏,墙体消失。
第三自然段:起自第0219点,止于第0221点,长794米。
本自然段第0219点至第0220点间的墙体,保存差,长634米。保存差。墙体风蚀坍塌,尽残存墙基,呈低矮的土垄状,土垄上长满芦苇、骆驼刺等碱生性植物,底宽5米,顶宽1米-2.50米,残高0.20米-0.60米。从第0220点始,墙体走向由东南-西北走向拐向正西延伸。
本自然段第0220点至第0221点间的墙体,保存较差,长160米。墙体风蚀坍塌,呈土垄状,底宽3米,顶宽0.70米-1米,残高0.40米-1.10米。
第四自然段:起自第0221点,止于第0222点,长119.50米。该段因洪水冲毁、盐碱侵蚀,墙体地面痕迹消失。
第五自然段:起自第0222点,止于第0223点,长107米,保存较差。该段墙体风蚀坍塌,呈土垄状,土垄上长满芦苇、骆驼刺等碱生性植物,底宽3米,顶宽0.60米-1米,残高0.40米-1.10米。
第六自然段:起自第0223点,止于第0224点,长77.50米。该段因沙丘湮埋,墙体地面痕迹消失。
第七自然段:起自第0224点,止于第0226点,长198米。
本自然段第0224点至第0225点间的墙体,保存差,长168米。该段墙体风蚀坍塌,仅存墙基,呈低矮的土垄状,底宽2米-2.50米,顶宽0.70米-1米,残高0.10米-0.40米。
本自然段第0225点至第0226点间的墙体,保存较差,长30米。该段墙体风蚀坍塌,呈土垄状,土垄上长满芦苇、骆驼刺等碱生性植物,底宽4.50米,顶宽1.10米,残高0.50米-1米。从第0225点始墙体周围区域为戈壁荒漠。
第八自然段:起自第0226点,止于第0227点,长8.50米。该段因洪水冲毁,墙体地面痕迹消失。
第九自然段:起自第0227点,止于第0228点,长137米,保存差。该段墙体风蚀坍塌,尽残存墙基,呈土垄状,底宽4米,顶宽0.50米-1.10,残高0.40米。
第十自然段:起自第0228点,止于第0229点,长114.60米。该段因洪水冲毁,墙体地面痕迹消失。
第十一自然段:起自第0229点,止于第0232点,长487.80米。
本自然段第0229点至第0230点间的墙体,保存较差,长201米。该段墙体风蚀坍塌呈土垄状,底宽3.50米,顶宽0.80米-1米,残高0.40米-1米。
本自然段第0230点至第0231点间的墙体,保存差,长277米。该段墙体风蚀坍塌,仅残存低矮的墙基,呈土垄状,底宽3米-4.50米,顶宽1米,残高0.20米-0.40米。
本自然段第0231点至第0232点间的墙体,保存较差,长9.80米。该段墙体风蚀坍塌,呈沙土垄状,南侧面顶部略露出叠筑墙体的胡杨枝。墙体底宽7米,顶宽2.40米,残高1.30米。
第十二自然段:起自第0232点,止于第0233点,长88米。该段因洪水冲毁,墙体地面痕迹消失。
第十三自然段:起自第0233点,止于第0234点,长29米,保存较差。该段墙体风蚀坍塌,两侧风沙淤积呈沙土垄状,顶部露出叠筑墙体的胡杨枝。底宽9米,顶宽0.90米-1.80米,残高1米-1.40米。该段北侧1.34千米处残存有清代修筑的三墩(烽火台)。
第十四自然段:起自第0234点,止于第0235点,长23米。该段因洪水冲毁,墙体地面痕迹消失。
第十五自然段:起自第0235点,止于第0236点,长43米,保存较差。该段墙体风蚀坍塌,两侧风沙淤积呈沙土垄状,顶部断续露出叠筑墙体的胡杨枝层。底宽10米,顶宽0.80米-1.50米,残高0.80米-1.40米,胡杨枝层厚0.18米。
第十六自然段:起自第0236点,止于第0237点,长45米。该段因洪水冲毁,墙体地面痕迹消失。
第十七自然段:起自第0237点,止于第0258点,长348.30米。
本自然段第0237点至第0238点间的墙体,保存较差,长57米。该段墙体风蚀坍塌严重,两侧风沙淤积呈沙土垄状,底宽10米,顶宽0.80米,残高0.40米-1.40米。顶部断续露出胡杨枝夹沙土分层叠筑的墙体,胡杨枝层厚0.12米-0.20米,沙土层厚0.08米。该段第0237点南侧120米处为毕家滩生活遗址。
本自然段第0238点至第0239点间的墙体,保存差,长35米。该段墙体风蚀坍塌,仅残存墙基,底宽10米,顶宽2.50米,残高0.20米。
本自然段第0239点至第0256点间的墙体,保存较差,长96米。该段墙体风蚀坍塌,两侧略有风沙淤积,呈沙土垄状,底宽10米,顶宽0.60米-1.20米,残高0.60米-1.40米。顶部露出胡杨枝夹沙分层叠筑的墙体,胡杨枝层厚0.12米-0.20米,沙土层厚0.08米。从77米(第0240点)处始,墙体走向拐向西偏北25°延伸。
本自然段第0256点至第0257点间的墙体,保存差,长54米。墙体风蚀坍塌严重,仅残存墙基,呈白土垄状,底宽5米,顶宽0.90米,残高0.10米-0.40米。
本自然段第0257点至第0258点间的墙体,保存较差,长106.30米。该段墙体风蚀坍塌严重,两侧风沙淤积呈沙土垄状,底宽4.50米,顶宽1.10米,残高0.40米-1.20米。顶部断续露出胡杨枝夹沙土分层叠筑的墙体,胡杨枝层厚0.20米。
第十八自然段:起自第0258点,止于第0259点,长170米。该段因洪水冲毁,墙体地面痕迹消失。
与相邻墙体和其他遗存的平面位置:该段墙体东南与二墩滩长城3段相接,西北与毕家滩长城2段相连;第十三自然段北侧1.34千米处残存有清代修筑的三墩(烽火台);第十七自然段起点处南120米处残存有毕家滩生活遗址。
现状:
Type:土墙 Rammed earth wall
Protection Level:
Content:
Memo:
Other Records:
Distribution:
visit location in Tianditu Map[recommend] Distribution:
visit location in Tencent QQ Map Distribution:
visit location in Google MapDistribution:
visit location in Baidu MapNational ID:620981382101040012
Action:[
Save in Data Basket ]
Picture:
Click the thumbnail to view the Big Pic. Click the Big Pic to Hide the Big Pic
Photo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