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小站登山技术训练营 热爱长城,热爱生活
首页 · 通知与计划 · 活动札记 · 经验总结 · 参考链接 · 小站论坛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小站登山技术训练营->活动札记->四姑娘山系列

长城小站春节四姑娘登山报告

本文作者:Ansel 于2001年2月14日发表于小站论坛


  一年多前,偶尔在新浪山野看到老四有关登顶大姑娘的文章,我就一直在心里盘算着要去爬大姐。原因很简单:入门级的雪山可供选择的不多,而且我只有春节才有时间,玉珠的气候太恶劣,雪宝鼎的攀岩路线和民风让人望而却步。
  去年十一爬完太白,我就开始计划大姐峰登山行程和装备。10月底,我借着去成都出差的机会,到优盛美地酒吧拜访了四川青年登山队的周奇,他向我详细介绍了大姐峰的情况,并表示愿意提供帮助,让我非常感动。
  对这次登山的难度估计和心理准备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过程。一开始,我生怕春节期间的大姐积雪太厚,气候恶劣,又想多纠集几个同道,因此总在心里给自己打气——不会太难的。没想到后来事情的发展只能用峰回路转来形容,格格巫他们十一爬了大姐、背包又在12月中登顶,具他们的形容,大姐的难度还不如爬个小五台的东台,而且“根本没有雪”!查阅四姑娘地区的降水量报告,果然,冬季降水非常稀少。于是,我又在心中默念——一定要给我一个白茫茫的雪山呀!千万别是个鬼见愁一样的黑馒头!于是,每次看四姑娘山的画册也一定要指着积雪的山峰对他们说,看看,大姐峰上也有不少雪呢!
  :)

  行前装备准备
  应该说,小站登山队为这次大姐峰之行作了相当充沛,甚至有些过分的物质准备(当然,其中绝大部分因素是我整天煽风点火),这种装备应该可以爬上五一或十一的玉珠。
  大姐是吾睡和我生命中的第一座雪山,但我相信它不是最后一座。因此,我们采购了全套的登山装备。同样准备的还有阿岑。(最后小站的队伍是14人)
  服装:在服装方面,四姑娘的低温完全无法和冬季的小五台相比,大家的冲锋衣、滑雪裤、抓绒服、羽绒服都足够了。
  鞋:在临行前,小站掀起来一阵购买gore-tex鞋(主要是LL BEAN和MONACH)的高潮,因此,此行除了CB的MERREL和豆苗的鞋外,所有的鞋都防水透气,真是万幸。吾睡、阿岑和我还带上了KOFLACH高山靴。
  睡袋:所有的人都按照零下二十度的标准预备了羽绒睡袋,其中包括三夫2000版、99版、秀水农民版等等,许多睡袋经过充绒,已经在1200克绒以上,而且不少还搭配了三夫最新的抓绒睡袋,应该不会再有冷的感觉。
  帐篷:这次也是豪华阵容,多谢火箭、好汉等朋友的无私协助,共计7顶,两个HOLIDAY、EUROHIKE TS2、两个SELAWA都是铝杆的四季帐,两个EUROHIKE 225用于向导、马夫和装备。
  炉具:非常腐败,安分和双鱼合买了PRIMUS MULTIFUEL,老妖也买了一个(整天和妖婆在地下工厂用航煤涮肉),再加上小脱大道的PRIMUS VARIFUEL和竹子的MSR XGK,一共四个油炉子,带到长坪村的溶剂汽油也有6升。
  技术装备:
  大冰稿:主要是CM RANDO LIGHT和LAMA,以及小站特色的老妖版冰稿,基本可以做到人手一只。
  冰爪:主要是三夫的6齿简易冰爪,另外还有CM 的绑式10齿和卡式S12。
  雪杖:8只
  雪锥:从咳嗽处借了两只FADER,老妖自制了5只,仿造的颇为传神。
  绳子:6毫米静力绳50米,从西四绳麻商店买的6毫米编制绳160米,8毫米编制绳35米。(我存心多买了一些,本来是想去试试二姐)
  安全带:吾睡和我用了EDELWEISS的登山安全带MULTIFLEX,其他同志准备了缝制的扁带和丝扣锁。
  雪套:每人一个。

  训练准备
  我们在12月份爬了两次小五台,充分体会了雪中宿营、冰稿使用、冰面行走、融雪做饭等感受。绝大部分大姑娘队员参加了这两次训练。

  行程:
  我在这里就只谈有关上山的部分了,其他的可以参见吾睡的流水账。
  D1:成都-巴朗山-长坪村(海拔600-4480-3190米)
  26日到达长坪村,绝大部分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山反应,总的来说就是轻微头痛,容易累。飞猫的反应最严重,下午吐了,一直萎靡地坐在墙角下晒太阳,晚饭也没有胃口,让我们非常担心明天的行程。
  D2:长坪村-牛棚子-1号营地(3190-3900-4400米)
  27日早晨7点起床,这时我们已经收拾出了8个要马驮的背包。我们一共雇了5匹马,4个备驮鞍,一个备骑鞍,准备有意外的情况有人能迅速下撤。大家只是背着自己的相机、羽绒服、部分零食、饮料。小林、豆苗、铁片、阿岑、吾睡和我基本全程负重20斤左右,其他人换着背几个小包,向导手持一跟雪杖,没有丝毫负重,也没有携带任何食品和饮水。
  9:30离开长坪村(海拔3190米),10点开始爬锅庄坪,基本是之字型的连续上升小路,我们一直控制速度,争取让今天的行程轻松一些。11:00到达锅庄坪,这是一片很大的山顶平地,完全被初一下的雪所覆盖。这里距离长坪村口水平直线距离840米,海拔约3550米。
  稍事休息,我们开始向牛棚子进发。这一段是非常好走山侧横切路,由于走的人多,路又平坦又明显,大家走的比较舒服,基本上走在各自的节奏上。期间,老妖婆体力稍有不支,骑马爽了一段。中午12点20,我们在打包尖附近吃午饭,这里海拔约3700米,距离锅庄坪水平直线距离4.32公里。约20分钟午饭后继续前行。
  一路上都是比较缓的上坡,约2点钟,我们到达了老张牛棚。这里海拔约3900米,距离打包尖水平直线距离1.47公里。北京的另外一队6人听从马国兵的话准备在这里宿营,不过我认为如果我们再次宿营,第二天几乎没有登顶的可能。因为那6个人有8匹马,明天可以一大早骑马轻松上到4450米的1号营地;而我们只有5匹马,大家从牛棚子到1号营地还需要徒步爬升550米,走上近3个小时,肯定已经无力登顶。因此,我们和向导交涉,无论如何也要到1号营地。
  一直到牛棚子,我们的队形都还保持的不错,前后差距在5分钟以内。大家这时纷纷测心跳,有人已经达到了180。我的心跳在运动时基本在120左右(平时在北京为80左右)。
  稍事休息,我们保持队形向1号营地进发。路还是不错,但坡度明显增大了。队形逐渐拉长了,马队和向导在前,张均、豆苗、PPY和吾睡随后,老妖、妖婆、阿岑、CB、小林具中,我陪着飞猫走在后面,铁片和安分、CFISH收尾。这时,飞猫的高山反应比较严重,自己说是很困,一言不发,保持着小步幅、快步频的标准走法,和他说话基本听不到回应。
  走到一半,前队和马队的距离越来越远,老妖婆和阿岑就承担了照看飞猫的任务,让我去追上前队,以便在营地迅速支起帐篷并作点儿热水。其实,我们在出发前就指派小林、豆苗、CB这几个走起来不要命的兄弟去营地先搭帐篷,但他们都有一定的负重和高山反应,已经不在队伍前端了。
  此后,我开始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进,追上了老妖、吾睡、PPY等人,看来大家都比较疲惫,行进速度较慢。下午4:50,我爬上一个雪坡,终于看到了等在那里的马夫、向导和我们的一堆行李,向导说这就是1号营地。此处海拔约4400米,距离老张牛棚水平直线距离2.05公里。虽然看着离垭口还有很长的距离和数个雪坡,但看看时间,也只能在这里宿营了。
  这是个很不错的宿营地,三面环山,比较挡风,地面本来是很坪的草甸,现在覆盖了10厘米左右的积雪。营地下方是水源,除了冬季外都有流动的溪水,目前则是好大一片冰藏在雪下面。离营地15米左右是巨大的石崖,下面正好是做饭的好场所。
  大部分人到达营地后,我们立刻扎营,很快搭建起6个帐篷,其中包括5顶铝合金杆的高山帐和一个225TS。向导带了一顶VADEU的双人隧道帐,也搭了起来,并表示还可以容纳一个我们的队员,于是吾睡安排阿岑和向导住,225TS放装备。
  我们用对讲机和后队联系,得知飞猫的状态已经好多了,正在快速接近营地。但是安分出现了比较重的高山反应,走得非常慢,于是,我们拜托马夫老梁牵着马下去接他。大概15-20分钟后,后队到齐了,安分状态比我们想象得要好一些。于是大家安排他赶快去CFISH家的帐篷里休息。
  由于一天爬升了1200米,大部分队员都比较累,而且工作一会儿就要坐下来大口喘气,同时大部分人也表示没有食欲。不过,我们还是用3个PRIMUS的油炉子开始做晚饭,先是拿着冰稿去凿了些冰块,然后化水给大家煮了板兰根、葡萄糖水,让反应重的队员先喝了赶快休息。然后又煮了几包方便面,反应比较轻的队员吃了一些。向导表示决不吃方便面,于是就着麦片吃了些烧饼和香肠。
  晚上睡觉时,我们特地给每个帐篷准备了塑料袋,以防大家晚上高山反应严重呕吐起来弄得很狼狈。关于这个不眠之夜我就不再赘述了,大家可以参见吾睡的游记。反正阿岑离开向导的帐篷挤到老妖夫妇那里,安分、CB、铁片的反应比较严重,经常要做起来呼吸,帐篷外面不知什么动物来回徘徊,真是一个毕生难忘的夜晚。大部分人都睡不着,吾睡听见什么响动就大声瞎问,老妖、妖婆和阿岑一直在帐篷里窃窃私语。我的高山反应好像还比较轻,偶尔觉得呼吸要深一些,迷迷糊糊睡着了五六次,也做了五六个奇怪的梦。
  其中一个印象非常深刻:开始记不清了,最后,一个女孩子在离去前递给我一个精巧的小陶罐,说:“这个罐子是陶土做的,一旦破碎就再也无法愈合了!”我忽然从梦中惊醒,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
  D3:1号营地-大姐峰-1号营地-老牛园子(4400-5035-4400-3800米)
  28号早晨大家很早都醒了,但是天没有亮,外面飘着蒙蒙的细雪,谁都懒得起床。6:30左右,向导在帐篷里喊大家起床,但直到7:15左右,天空开始放亮,大家才纷纷起床。
  我们首先点着了油炉子,还是化冰水煮了不少板兰根和葡萄糖给病号喝,然后是牛奶和麦片,最后又烧了一些热水灌在保温瓶里准备带上山。这个过程消耗了大量时间,准备出发时已经9:30了,而住在牛棚子的两支队伍在8:00左右骑马经过我们的营地上山了。
  有高山反应的队员感觉还是不好,安分决定留守营地,让我们都很感激。CB和铁片想上山试试,看看反应再说。这时,我对高山反应带来的影响还是不太在意,决心至少让大队人马都上到垭口,还和安分说2:30下来撤营,谁知道,我在2:20刚刚登上大峰。
  登顶时,我们只背了两个大包,豆苗的包里有60米路绳、衣服、雪锥,我的包里是羽绒服、饮料和食品,阿岑和老妖也背负着一部分绳索和扁带,PPY和吾睡背了自己派格包的小侧袋。看着路况,我们都装上了冰爪(除了小林和豆苗),拿上了冰镐(并非人手一只,因为导游说大姐不用冰镐,我们在老金家留下了一些装备,但至少也有登山杖)。
  9:30这天艰难的旅程开始了。我们决定严格保持紧凑队形,阿岑和吾睡走在前面,希望高山靴能踩出一条明显的足迹给后面的人;我走在最后,负责收队。走了十几分钟后,队形就开始明显的变化了,先是妖婆觉得反应严重,铁片的状态也不好。为了保持队形,前面走走停停,速度非常慢。又过了一段,老妖婆表示很难坚持上升速度了,铁片也同时和她下撤。
  这时大概是10:30了,我明显感觉到这种速度12:00无法达到垭口,这就意味着当天登顶后可能无法撤到更低的营地,有高山反应的队员又要度过一个不眠之夜了。可能大家都和我一样着急吧,这时,我忍不住走到队伍前面,紧跟着向导,希望能够提高前进速度。在我们的右侧,另外两支队伍没有走传统的垭口路线,从山坡直接上山,已经比我们高了150-200米。其实这条路虽然明显,但山坡上毫无遮拦,一旦滑坠后果不堪设想,他们的保护措施又比较差,没有人手一支的冰镐,没有冰爪、路绳,很让人担心。
  过了一会儿,张均陪着CB下撤了。我很佩服他们,CB强忍着高山反应尽力前行,为了心中的梦想,但他已经呕吐得很厉害了;张均大义凛然放弃登顶,陪着CB下撤,他说,反正自己在成都,登顶的机会很多。实际上,这时应该由吾睡或我陪同下撤,因为我们的状态比较好,但我俩都太想登顶了!
  这段路况很差,是大概10厘米的雪覆盖的大石头,很难找到路,而且要在石头上跳来跳去。向导好像今天状态也很不好,经常走十几步就要扶在雪杖上大口喘一阵气。应该说,这种行进方式完全没有节奏,我很不适应。很多人都说这种路上冰爪没有用,但实际上向导在我前面经常在大石头上打滑,而我基本上都可以很轻松地走过去,感觉非常踏实。
  由于早上时间比较紧,我们带的热水很有限,路上大家想喝水,我就倒出一些热水,掺上雪给大家喝。不过,向导表示决不喝雪水,只好给他喝“纯净”的热水了。到了后来,大家实在渴得厉害,看见岩石底下的冰柱子都像宝贝似的拿起来分着吃。
  11:00左右,我们开始爬最后一个雪坡,这里已经不是大石头坡,而是由风化的碎石渣组成的路面,普通鞋可能很滑,但冰爪踩进去就像是走在硬雪上,比较舒服,也很安全。由于向导的登山鞋打滑厉害,我开始在前面开路。上升了一段之后,后面的队员觉得需要绳索保护,于是,我们把绳子给向导,让他拉后面的队员上来,他也用冰镐在地面凿出一些台阶,大家很快又聚齐了一起向上爬。
  12:50,我终于翻上了垭口,巨大的幺妹峰出现在眼前,给我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这里海拔约4800米,距离1号营地水平直线距离1.11公里,风比较大。
  过了垭口,就是大家都提起过的那段横切路面。看上去很不惊险,由页岩组成的碎石坡没有什么积雪,大概有20度,下面20米是悬崖。虽然一旦滑坠用冰镐也无法制动,而且后果不堪设想,但滑坠的可能性极小。不过为了安全起见,我们还是决定搭一段路绳。先是我把绳子用双8字结系在安全带上,走过很且路面,阿岑在后面保护。走出20多米后,吾睡用安全带和丝扣锁在挂在路绳上走到我的位置,阿岑和我在两边保护。随后,我再向前走了20多米,形成了三个人保护的情况。此后,小站的队员们依次用丝扣锁挂在路绳上,或扶着绳子走过来。
  其实,这种保护也是相对的,因为坡度不大,因此应该能够及时拉住滑倒的队员。其后的路况实际上差不太多,但大家好像对自己都很有信心,不再需要架路绳了。于是,我们把路绳留在那里,准备回来时再用。
  期间,在山下曾经聊过天的江南地主和一个向导开始下山了。路过我们的队伍时,他说自己的双脚都被石头砸伤了,差20米没有登顶,并且说山顶风非常大,我们已经来不及登顶了。这时,向导也跑过来对我说,现在时间已经不够登顶了,最好及时下撤。但是我看天气状况丝毫没有恶化的可能,而且根据路况和速度,我们应该可以在1个半小时之内登顶,因此表示先到了大平台再说。
  因为经过了垭口和横切路段的集合,这时我们的队伍非常紧密,小林走在最前面。1:35,我们到达大平台,这里海拔约4950米,距离垭口水平直线距离260米,是一个非常平坦的大平地,积雪很厚,足以没到大腿。从这里看,大峰和太白山三爷海看到的八仙台非常相似,垂直高差约80米-100米。
  相比于平台上的厚雪,大姐峰只有一个侧面有积雪,显得很有些“无聊”。我们坐下稍事休息,向导表示他只带路到此,豆苗后悔没有带个雪铲来挖雪洞,说是只在这里玩雪,阿岑和飞猫也有同感。这时,小林没有休息,已经开始上山了,而那两支队伍的人已经下山,陆续从我们面前经过。1:50我和吾睡决定上山,看到那里都是岩石路,便卸下了冰爪。随后CFISH、PPY和老妖也加入了上山的队伍。这是一条没有难度的路,实在是很像太白山的八仙台,很容易保持行走的节奏。
  小林在我们前面很快登顶了,2:20我也登上了大姐峰, GPS海拔5065,CASIO
  PROTREK显示5150米,距离平台水平直线距离240米。当时山顶温度约零下5度,风力在五六级左右,积雪不多。一个石头小洞里放了一些纪念物。大家陆续登上来了,我们合影后也把小站的旗帜留在了顶峰上。
  我们回到大平台,装上冰爪,3:15开始下撤,很快走回了垭口,没有使用路绳保护。本来想用路绳在垭口保护大家下降,但由于大家的装备不太齐,而且不少人走过后,路已经非常明显,没有什么危险,大家就轻轻松松地走下去了。
  不过,虽然下山相对来说轻松很多,我们还是觉得到1号营地的路是那样漫长。总觉得走过一个雪坡就应该是营地了,但总是失望。一天没有吃东西,没有喝什么水,大家的疲惫已经快到极点了。队伍拉得很长,吾睡和豆苗跑在前面,CFISH、PPY、飞猫随后,然后是小林、阿岑和我,最后是老妖。小林和老妖都显得非常疲乏,高山反应的苗头渐渐冒了出来,我从上了垭口开始略有些挥之不去的头疼,海拔下降后倒有些好转了。
  4:50左右,我终于忍不住拿出GPS,发现离营地有400多米水平距离,但由于是静止时使用GOTO功能,方向竟然指向我的身后,于是我对阿岑和飞猫说,我们已经走过了营地,而安分、妖婆他们肯定撤了营。没想到,这只是自己的希望而已。又走了20分钟,再次打开,发现营地只有30米了,这才意识到刚才的错误。下了一个小坡,终于看见了营地。
  后面的情况就可以完全参照吾睡的游记了,反正是又累、又饿的情况下撤到了海拔3800米的老牛园子宿营。

  总结:
  1. 冬天下雪后大姑娘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简单,冬天的高山反应会更加严重,这是我们没有太多准备的。
  2. 技术装备并不是毫无用武之地,在登顶过程中,冰爪、冰镐不仅加快了我们的行进速度,也保证了大家的安全。
  3. 油炉子加溶剂汽油(老妖用的是航空煤油)在高海拔和低温下表现非常出色,也不会出现堵炉头和积碳的情况,热值也很高,我们在山上一共只用了约2升汽油,值得推荐。
  4. GORE-TEX鞋保证了大家脚部的温度,功不可没。
  5. 登山的组织工作应该进一步细化,给每个人分工,加强工作的协调性和效率。
  6. 体力好、反应轻的队员应该陪同反应重的队员下撤,以保证安全,这点我和吾睡应该检讨。
  7. 由于大家的包中都有公共物资,应该在包上加标签,标明内容,以方便查找。
  8. 登顶过程中严重缺水,这是以后应该绝对避免的。
  9. 本来说好了尽早起床,但我还是有些起不来,懒是一方面,帐篷内部严重的结霜也让人懒得动弹,我和吾睡用一个小塑料铲子清理结霜,还比较有效。今后爬山,风险会大很多,更应该注意尽早出发。
  10. 针对这次高山反应严重的情况,应该严格遵守每天上升300-500米的规范。可以分成两个组,两组同时到达1号营地,二组扎营后返回3900米的牛棚子宿营,一组就地宿营,第二天,一组登顶返回牛棚子,二组到1号营地适应海拔并作为一组的接应。第三天,二组登顶并返回。这样,可能会有效地减少高山反应的影响。

  以上是我匆忙间写的,希望大家指正。

    相关美文:
欢迎您,第18888位朋友!   站长信箱

长城小站 © 版权所有 1999,2000